問:無情之法, 佛授記嗎?

答:依天台 智者大師《維摩羅詰經文疏》卷十七。〈菩薩品〉之二說:「二、 約一切法如順並, 一切法如通有情無情。 有情者, 內五陰實法, 無情者, 即是外國土、地、 水、 火、 風、 草木、 瓦石等一切無情之物, 悉皆是如, 與彌勒如, 一如無二如。 若國土、草木等一切法如, 不生不滅, 不得受記, 彌勒如不生不滅那獨受記? 若彌勒如不生不滅得受記者, 是則彌勒如異國土、 草木等一切法如也。 若如有異, 是則非如; 若如無異, 那得一得受記,一不得受記? 若一切法如不得受記, 彌勒如亦不得受記也。 所以者何? 無情之法, 佛不授記,故《大涅槃經》 云: 若尼拘陀樹能修戒、 定、 智慧, 我亦授三菩提記, 以其無心修道, 不與受記。 故淨名以此為並, 異有情眾生也。」

 

此中依平等意趣說諸法如,並非說無情亦有心修道,既然無識,如何持無漏種?若無無漏種,如何修道?智者大師並不許無情有心,故引《大涅槃經》作結。學人往往說天台宗說無情能成佛之意,並非天台宗智者大師意,乃為天台後人所創,既然為天台後人所創,則不應當說為天台宗智者大師所說,避免以訛傳訛成為天台智者大師所言。並者,此為兩事合說,故為並義。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