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

靜默,是對這個世界最好回應的方式。

修觀最難之處就在於曾經受到各種惡法所囿所害,而能於此不斷觀察受到苦法的這個識執取為我而有苦的感受,雖能理解識非我、我亦無有實存,只是相續不斷的識去經驗到不同的苦受,面對眾生的種種愚癡而害,自身能從此愚癡海中遠離。

《藏》,98x180cm,水墨設色紙本。 日本第五十六回神奈川現展《優秀賞》,橫濱市民畫廊,日本橫濱

《勝天王般若》云:「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復作是念:『云何菩薩摩訶薩離不正思惟?菩薩摩訶薩不生是心:「我行寂靜行、離行、空;諸餘沙門婆羅門在喧撓中,不樂空行。」見不二別,知自性離,即滅邪念。』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雖知諸法離而深畏罪業,如佛所說應持淨戒,修習功德乃至般若波羅蜜,少不善法不與共居,世尊所說:『譬如毒藥,多少皆害。』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常生怖畏,信行相應。」

真如無有男女、愛恨、族姓、社會階級、貧富等相,以此觀察世俗諦即能逐漸遠離一切貪執。此為修真如觀最善事。以此觀察世俗種種相,即知彼等皆為執取而生煩惱,既無一切世俗想,又能有何種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