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道法師 續記》

今日再次前往台北市仁愛醫院陪伴 妙境長老傳承者 智道法師。法師年68歲,與我說他在我這個年紀已經在美國法雲禪寺當了住持,尋尋教誨,沒有半點架子,諄諄交流、受益良多。

智道師談及漢語佛教重視祖師不重視真諦,如多數人引用祖師言論反駁無著菩薩論點,像是淨土等教。我亦認同,無著為三地菩薩,彼說三地方能往生淨土,當為實報土義,與淨土宗所言凡夫亦能往生淨土不同,善導等師所言為方便攝受眾生往生化土爾。《瑜伽》亦說三地菩薩往生淨土義,兩者不可類同,其實亦無可爭處,二土不同故。

「有些人在講經,還說如果 阿彌陀佛到了現在,也沒有他講的好。」智道師答。

「這類人基本上對於 佛是不信受的,對於 佛的種種功德智慧並沒有生起真正的勝解。」

「一般中國佛教重視的是人、祖師,以祖師說為準,但是印度佛教重視的卻是真諦。」智道師答。

「因為重視人為權威,而不思維諸法真諦、對於真諦也不信受。」

我詢問 智道師如今是否有講課?師回現今已無講課,覺得越是了解佛法越是擔心講錯而誤導眾生。一般世俗資糧若不依賴對外宣講、法會等事,可能難有信眾供養,我詢問師如何自理生活?師回:「每週四有兩位在家居士會把做好的飯菜送上外雙溪精舍來,我就在週四、週五、週六、週日吃這些,也把這些剩菜剩飯吃了,再至下週一自行下山買菜。」

「山上由於潮溼,許多衣櫃都長滿了白蟻,只能把長滿了白蟻的衣櫃回收了。東西太多也不好。」智道師答。

「先前弟弟曾說要送白米給智道師您,他的性格就是非常的直接,自從上次與您見面之後,他就不斷的思維無我義、還會分享佛法跟周圍友人。」

「因為我現在年紀大了,兩天只吃一碗米,我擔心我會糟踏您弟弟的好意,我也再想他送太多的白米給我,到時候也只能吃不完,又需要回收了。」智道師答。

「斷、捨、離。」

「以前有信徒讓我再講《分別瑜伽品》,但此品重點除戒學外,更在於聞、思經論義爾後才能修瑜伽,許多人誤解了止觀,若不先多聞薰習經論,很難理解《分別瑜伽品》的,所以我沒有再講了,先讓他們多深入經藏為要。」智道師答。

(按:《分別瑜伽品》:「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依是四種奢摩他、毘鉢舍那所緣境事,能求奢摩他、能善毘鉢舍那?」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如我為諸菩薩所說法假安立,所謂契經、應誦、記別、諷誦、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菩薩於此善聽、善受、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即於如所善思惟法,獨處空閑作意思惟。

復即於此能思惟心,內心相續,作意思惟。

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輕安及心輕安,是名奢摩他。

如是菩薩,能求奢摩他。

彼由獲得身心輕安為所依故,即於如所善思惟法,內三摩地所行影像,觀察勝解捨離心相。

即於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義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忍、若樂、若慧、若見、若觀,是名毘鉢舍那。

如是菩薩,能善毘鉢舍那。」)

覺明論師與信眾進入了病房,帶回給智道師午膳之自助餐便當。談話數小時,除中間智道師一邊用午膳、一邊與我談論佛法等事外,師皆專心與我分享個人修行經驗以及世俗等事。

「現在的人可能很難深入經論了,因為現在的時代講究短文、短影音,很難靜下心來深入一部經論,更何況有系統的學習了。....現在的人也講究世俗法,出了家依然還在說世俗法、辦世俗的事情,那為什麼要出家呢?」智道師答。

「這個要看個人了,如果真的有心深入,那就會深入經藏、修學止觀。台灣的福報太好了。」

「福報太好也不是好事。」智道師答。

「對,就像有些地方的僧侶,許多人雖然因為環境遭受監控、宗教信仰有 一定程度的控制,有的人依然發心深入經藏、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與依止律學。其實環境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應當是否發心正確。」

「日本一般的素養還是普遍比華人社會高。但是比較年輕一代的,其實也跟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差不多了,因為網路時代都會互相學習,所以也有很多抖音的短影音內容產生。」

「日本的佛教像是臨濟宗,他們一般要修學兩三年,然後總寺會分配子寺給他們,輪流調配職位。有的類似學校或者公司這樣的方式,但是一般日本佛教很重視止觀,雖然也有世俗法,但沒有台灣的多。其實比較像是台灣的在家居士團體。」

「日本佛教也有人發心不結婚的、也有結婚的,台灣未來也可能走向日本佛教這樣的模式。沒有辦法,就像台灣的佛寺很多,但像是我這樣的年紀的已經步入老年了(68歲),許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出家了。」智道師答。

「長老當時還在美國法雲寺時,就像一棵大樹一樣,許多人都依靠著長老。但是當大樹倒下之後,許多人也還俗了。」智道師答。

「我有個問題想要跟您說,您不要生氣。」智道師答。

「什麼問題?」

「您編輯校對經論,如果有錯誤的標點符號也是會影響眾生的。」智道師答。

「還沒有到佛地之前,一定都會有錯誤的,只要即時修正錯誤即可。就像寫程式一樣,隨時可以更新、修正,許多人不願意面對自己的錯誤,那是有文人士大夫的心態,覺得自己不會有錯誤,問題是還沒有到達佛地,一定會有錯誤的地方啊。錯了,就修改就好了。」

「如果閱讀者不知道標點錯誤呢?他們如果將錯就錯呢?」智道師答。

「那就算我的好了,我來承擔這些業果。」

「像是我覺得如果我自己講錯了,就不應該再講課,我比較擔心我自己會講錯。」智道師真誠的與我相視著。

「我覺得兩者的發心都是一樣的,不忍眾生苦。」

數小時過去了,我也該啟程返回,臨別之前,知曉此次治療多為自費手術,與上次健保給付不同。意欲供養 智道師若干,師婉拒說我現在有家庭需要,不需要供養他,我多次告知沒關係,我現在生活過的很平淡、也沒什麼物欲,現在都在修「捨觀」。師勉強的抽一張放在病床旁的桌上。

雙手合十與智道師告別,師也雙手合十。

 

相關閱讀:

訪覺明師略記

推薦閱讀:
 
《菩薩藏佛教學會 王穆提居士著書、隨筆、對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唯識宗必修論疏》
 
《一切有部根本論典,一身六足論》
 
《唯識、中觀、二乘阿毗達摩論書》
 
 
《唯識、天台山家、天台山外、淨土等論疏》
 
《法相唯識學經論疏》
 
《日本東密、天台密教彙整》
 
《玄奘三藏譯撰全輯》
 
《漢語佛教五大部》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