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法寶推薦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六)〈十二分章〉、〈斷障章〉
〈十二分章〉: 十二分教總共有: 一、契經; 二、應頌; 三、記別; 四、諷誦; 五、自說; 六、緣起; 七、譬喻; 八、本事; 九、本生; 十、方廣; 十一、希法; 十二、論議。 十二種名稱,皆為攝受一切三藏教理。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五)〈諸藏章〉
〈諸藏章〉: 素呾纜等三藏者,《成實論》說:「修多羅者,直說語言。」、《雜心論》說:經有五義,謂出生、涌泉、顯示、繩墨、結鬘五義。」今依照大乘所解釋:「梵言素呾纜,此名契經」。 阿毗達摩,達摩即是法義,阿毗有四種義:對法,數法、伏法、通法四種義。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四)〈諸乘義林〉
〈諸乘義林〉: 明了增減者,或者說一乘,如《法花經》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或者說二乘。世親《攝大乘論》初說:「上乘、下乘有差別故。」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三) 〈五心章〉、〈唯識義林〉
〈五心章〉: 率爾、尋求、決定、染淨、等流等五心,略以十二門分別: 一、列名; 二、辨相; 三、八識有無; 四、剎那多少; 五、亂不亂生; 六、諸心對辨; 七、初後廣略; 八、諸位闕具; 九、三性所收; 十、緣生總別; 十一、何量所攝; 十二、問答聊簡。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二)〈總料簡章〉
今擇〈總料簡章〉、〈唯識義林〉、〈諸乘義林〉、〈諸藏章〉、〈十二分章〉、〈斷障章〉等章內文大意以響: 〈總料簡章〉: 建立三時教:以弘揚四阿笈摩等,是初時教;諸說般若空經,以隱密言義總說諸法無自性的緣故,為第二時教;以《華嚴》、《深密》、唯識經論教等顯了言說三無性,非空非有中道教故,立第三時教。 並以《雜心》、《成實》、《中》、《百》、《涅槃》古大德義,總立四宗: 一、立性宗,《雜心》等是; 二、...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一)前言
《大乘法苑義林章》,為 玄奘三藏高足 窺基大師所著,窺基(西元六三二─六八二年)。又稱大乘基、基,一般稱窺基法師為基師、慈恩大師。著名的《成唯識論》即為玄奘三藏聽從基師義,雜揉當時印度十大論師之說成為一論。 《大乘法苑義林章》,為基師除了《成唯識論述記》外之傑作。本著述書有多名,如:《大乘法苑林章》、《七卷章》,略稱為《法苑義林章》、《大乘法苑》、《法苑義林》、《義林章》、《法苑章》、《法苑》,以...
菩薩藏佛教學會所出版的佛典主要內容是什麼? 菩薩藏佛教學會出版的佛典涵蓋了廣泛的佛教主題,但主要集中在 唯識宗 、 中觀 和 菩薩戒律 等方面。 他們的出版物包括經典的疏文斷句、論著的集成編對讀、以及當代學者的著作和論議。 唯識宗 方面,他們出版了《成唯識論述記論議》、《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等重要著作,探討唯識學的精髓。 他們也出版了《唯識抄》、《唯識要義問答》等較為簡明的唯識學著作,以及日本...
法相宗 大唐第二主大宗皇帝貞觀十九年乙巳,玄奘三藏從西天還,譯所賷經論等,弘所習法相宗。三千門人,七十達者,四般上足,一秀入室,舉世學法相宗,經國習唯識教。出萃高足,一般入室,慈恩基師,即其人也。二藏眼目,百本䟽主,目放神光,口流辯河。淄洲、撲揚,繼踵敷教;義忠、如理,竝肩立義。因內二明,騰羽翼於義天;教觀兩門,馳輪乘於法地。後代連踵不絕,永世履蹤無廢。 --- 《三國佛法傳通緣起》:卷一,〈震旦...
〈五重唯識觀〉
〈唯識道次第略〉
〈唯識道次第略〉
〈唯識道次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