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搜尋本站
簡介與出版
最新法訊
菩薩藏佛教網站問答
計畫
《玄奘三藏所翻小乘、瑜伽唯識、大乘、陀羅尼經典與論書目錄》
漢語法相唯識宗傳承
漢語中觀宗(三論宗)傳承系譜
〈唯識道次第略〉
〈五重唯識觀〉
如何深入大藏經?
EPUB數位佛典
贊助流通
佛教問答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菩薩行》
《唯識手冊》
《瑜伽真實義品略記》
佛法內外學
禪定學
《大乘佛教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大乘唯識宗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漢語佛教修證止觀阿毗達摩論合輯》
菩薩藏
《玄奘三藏譯撰全輯》七十六部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天台宗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唐密 │ 東密
《大日經疏集》
《金剛頂經疏 集》
《蘇悉地羯羅經疏 集》
《空海大師全集》
《慈覺大師 圓仁 集 》
《興教大師 覺鍐 集》
《新義真言宗 賴瑜僧正 集》
菩薩戒
聯繫
patreon
readmoo
google play
pchome 書店
kobo
pubu
amazon
apple books
網站導覽
搜索
首頁
簡介與出版
最新法訊
菩薩藏佛教網站問答
計畫
《玄奘三藏所翻小乘、瑜伽唯識、大乘、陀羅尼經典與論書目錄》
漢語法相唯識宗傳承
漢語中觀宗(三論宗)傳承系譜
〈唯識道次第略〉
〈五重唯識觀〉
如何深入大藏經?
EPUB數位佛典
贊助流通
佛教問答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菩薩行》
《唯識手冊》
《瑜伽真實義品略記》
佛法內外學
禪定學
《大乘佛教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大乘唯識宗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漢語佛教修證止觀阿毗達摩論合輯》
菩薩藏
《玄奘三藏譯撰全輯》七十六部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天台宗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唐密 │ 東密
《大日經疏集》
《金剛頂經疏 集》
《蘇悉地羯羅經疏 集》
《空海大師全集》
《慈覺大師 圓仁 集 》
《興教大師 覺鍐 集》
《新義真言宗 賴瑜僧正 集》
菩薩戒
聯繫
patreon
readmoo
google play
pchome 書店
kobo
pubu
amazon
apple books
網站導覽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法寶推薦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六)〈十二分章〉、〈斷障章〉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六)〈十二分章〉、〈斷障章〉
詳細內容
二 15
點擊數: 6106
〈十二分章〉: 十二分教總共有: 一、契經; 二、應頌; 三、記別; 四、諷誦; 五、自說; 六、緣起; 七、譬喻; 八、本事; 九、本生; 十、方廣; 十一、希法; 十二、論議。 十二種名稱,皆為攝受一切三藏教理。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五)〈諸藏章〉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五)〈諸藏章〉
詳細內容
二 15
點擊數: 5781
〈諸藏章〉: 素呾纜等三藏者,《成實論》說:「修多羅者,直說語言。」、《雜心論》說:經有五義,謂出生、涌泉、顯示、繩墨、結鬘五義。」今依照大乘所解釋:「梵言素呾纜,此名契經」。 阿毗達摩,達摩即是法義,阿毗有四種義:對法,數法、伏法、通法四種義。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四)〈諸乘義林〉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四)〈諸乘義林〉
詳細內容
二 15
點擊數: 11438
〈諸乘義林〉: 明了增減者,或者說一乘,如《法花經》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或者說二乘。世親《攝大乘論》初說:「上乘、下乘有差別故。」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三) 〈五心章〉、〈唯識義林〉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三) 〈五心章〉、〈唯識義林〉
詳細內容
二 15
點擊數: 7839
〈五心章〉: 率爾、尋求、決定、染淨、等流等五心,略以十二門分別: 一、列名; 二、辨相; 三、八識有無; 四、剎那多少; 五、亂不亂生; 六、諸心對辨; 七、初後廣略; 八、諸位闕具; 九、三性所收; 十、緣生總別; 十一、何量所攝; 十二、問答聊簡。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二)〈總料簡章〉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二)〈總料簡章〉
詳細內容
二 15
點擊數: 7947
今擇〈總料簡章〉、〈唯識義林〉、〈諸乘義林〉、〈諸藏章〉、〈十二分章〉、〈斷障章〉等章內文大意以響: 〈總料簡章〉: 建立三時教:以弘揚四阿笈摩等,是初時教;諸說般若空經,以隱密言義總說諸法無自性的緣故,為第二時教;以《華嚴》、《深密》、唯識經論教等顯了言說三無性,非空非有中道教故,立第三時教。 並以《雜心》、《成實》、《中》、《百》、《涅槃》古大德義,總立四宗: 一、立性宗,《雜心》等是; 二、...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一)前言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序文(一)前言
詳細內容
二 15
點擊數: 5604
《大乘法苑義林章》,為 玄奘三藏高足 窺基大師所著,窺基(西元六三二─六八二年)。又稱大乘基、基,一般稱窺基法師為基師、慈恩大師。著名的《成唯識論》即為玄奘三藏聽從基師義,雜揉當時印度十大論師之說成為一論。 《大乘法苑義林章》,為基師除了《成唯識論述記》外之傑作。本著述書有多名,如:《大乘法苑林章》、《七卷章》,略稱為《法苑義林章》、《大乘法苑》、《法苑義林》、《義林章》、《法苑章》、《法苑》,以...
菩薩藏佛教網站問答
詳細內容
十一 20
點擊數: 2583
菩薩藏佛教學會所出版的佛典主要內容是什麼? 菩薩藏佛教學會出版的佛典涵蓋了廣泛的佛教主題,但主要集中在 唯識宗 、 中觀 和 菩薩戒律 等方面。 他們的出版物包括經典的疏文斷句、論著的集成編對讀、以及當代學者的著作和論議。 唯識宗 方面,他們出版了《成唯識論述記論議》、《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等重要著作,探討唯識學的精髓。 他們也出版了《唯識抄》、《唯識要義問答》等較為簡明的唯識學著作,以及日本...
漢語法相唯識宗傳承
詳細內容
八 08
點擊數: 2350
法相宗 大唐第二主大宗皇帝貞觀十九年乙巳,玄奘三藏從西天還,譯所賷經論等,弘所習法相宗。三千門人,七十達者,四般上足,一秀入室,舉世學法相宗,經國習唯識教。出萃高足,一般入室,慈恩基師,即其人也。二藏眼目,百本䟽主,目放神光,口流辯河。淄洲、撲揚,繼踵敷教;義忠、如理,竝肩立義。因內二明,騰羽翼於義天;教觀兩門,馳輪乘於法地。後代連踵不絕,永世履蹤無廢。 --- 《三國佛法傳通緣起》:卷一,〈震旦...
〈五重唯識觀〉
詳細內容
十二 20
點擊數: 4639
〈五重唯識觀〉
〈唯識道次第略〉
〈唯識道次第略〉
詳細內容
十二 20
點擊數: 2857
〈唯識道次第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 6 頁,共 78 頁
《唯識手冊》
271《唯識對法》(一)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三 03
295《唯識要義問答》台灣 王穆提 著-集結漢語中觀、唯識、三論、天台、以及日本唯識、中觀、唐密諸義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六 01
279《唯識對法》(九)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三 03
277《唯識對法》(七)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三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