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法寶推薦

205 《大乘止觀法門釋要》疏文斷句 明 古吳沙門 智旭述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提要: 止觀,用也,本乎明靜;明靜,德也,本乎一性。 性體本覺謂之明,覺體本寂謂之靜,明靜不二謂之體。
204 《摩訶止觀義例隨釋》疏文斷句 北宋 永嘉沙門 處元 述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提要: 毗陵師所作 《止觀義例》 者,結張教網之宏綱,闔闢觀門之要樞。 若夫殷王網,解三罝一面,括三止觀別,安一止觀總,捕清涼方命鳥矣。
203 《摩訶止觀義例纂要》疏文斷句 北宋 永嘉沙門 釋從義撰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提要: 《摩訶止觀》 者, 《法華》 之妙行也。 《止觀義例》 者,妙行之輪輗也。
202 《摩訶止觀義例》疏文斷句 唐 天台沙門 湛然述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提要: 第一、所傳部別例 第二、所依正教例 第三、依正消釋例 第四、大章總別例 第五、心境釋疑例 第六、解行相資例 第七、喻疑顯正例有題云破迷者請改
201 《十不二門指要鈔》疏文斷句 宋四明沙門 知禮述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提要: 大教隆夷,存乎其人。 諸祖既往,玄化幾息,時不可以久替,必有間世者出焉。
200 《天台八教大意》疏文斷句 隋天台沙門 灌頂 撰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提要: 前佛後佛,自行化他,究其旨歸,咸宗一妙。 佛之知見,但機緣差品,應物現形,為實施權,故分乎八:頓、漸、秘密、不定,化之儀式,譬如藥方;藏、通、別、圓,所化之法,譬如藥味。
199《觀心論疏》疏文斷句 隋天台沙門 灌頂 撰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提要: 然論有序、正、流通。 從初 問:佛經無量 下去,至 四月一歲 ,有三紙半,論文並是序分;從 問觀自生心,云何四不生 下去,至 寂然無言說 ,有三十六行偈,是正說;從 今約觀一念 下去,有十行三字,是流通分。 就初序分為二:一、問;二、答。
198 《隨自意三昧》疏文斷句 陳 南岳大師 撰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提要: 凡是一切新發心菩薩欲學六波羅蜜,欲修一切禪定,欲行三十七品,若欲說法教化眾生,學大慈悲,起六神通,欲得疾入菩薩位,得佛智慧,先當具足念佛三昧、般舟三昧,及學妙法蓮華三昧。 是諸菩薩最初應先學隨自意三昧,此三昧若成就,得首楞嚴定。
197 《大乘止觀法門》疏文斷句 陳南獄 思大禪師 曲授心要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提要: 行者若欲修之,當於下止觀體狀文中學。 若有所疑不決,然後遍讀,當有斷疑之處也。
196 《法華經安樂行義》疏文斷句 陳 南嶽思大禪師說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提要: 《法華經》 者,大乘頓覺,無師自悟,疾成佛道,一切世間難信法門。 凡是一切新學菩薩欲求大乘,超過一切諸菩薩,疾成佛道,須持戒、忍辱、精進,勤修禪定,專心勤學法華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佛想,合掌禮拜,如敬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