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問候信略答 - 《遍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義》等交流

以下問答,若以○○取代問者與佛教相關法師、居士等姓名或者法號、戒名,即表示為了保護對方個人隱私。

本篇文章以問答方式形成,收錄問答來信,並且在不涉及個人隱私的內容上刊登。

來函法師希望標註:「以上所說僅供參考」。

 

"The Way", Wang Muti, full of six feet, ink paper. 王穆提,《道》,97x180cm,水墨設色紙本,作品入選〈日本第八十回記念現展〉特別企劃展《俊英作家展》與日本現展會友推薦,日本東京都,日本國立新美術館,2024

 

 

尊敬的王居士吉祥!

謝謝您的諸多心得分享,日台之諸多經驗學習。欲界是苦海也是悲田,諸佛菩薩慧眼觀照之所在。

您所蒐集宗大師目錄很是詳盡,若能編制目錄,在網站發表甚好。

明惠上人曾發願西行朝拜,又對玄奘大師情有獨鍾,也是我等實修之楷模。近讀日照三藏傳來功德施菩薩論著,雖然這位菩薩名不見經傳,但可見當年那爛陀寺學風,中觀唯識平等研習。下面這位印度《心經》注師也不詳生平,但以俱舍義、唯識三自性義解經,令人眼前一亮。https://www.ymfz.org/library/tengyur_translated/toh3822/?lang=zh-hans

又有一問題,大陸《楞嚴咒》法本前後,多印有兩大段偈頌,前者祈請文,為不空大師所翻譯之“稽首光明大佛頂”諸頌,後者回向文中“一字金輪八佛頂”等,則不似三藏文風,不知出自何人,推測或許是日本學人之手筆。

另外分享最新《大般若經第二會現觀莊嚴論對照》,編輯者如祥法師,外網若能聯絡,或可勸請他將《大般若經》第一會也作完整的對照,功德無量!

吉祥法喜!
後學○○合十敬

 

阿彌陀佛,○○法師,吉祥:

 

甲、《大正藏》〈論集部〉內所有論書皆須深入學習。

乙、關於《Toh3822-ipd-tttc《遍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義》-IPAD版-藏汉对照-繁体-V02》內文:

一、應當為龍樹菩薩於無著菩薩前取得《十萬頌》。P.4翻譯「再其後」似有不妥,《現觀》應當為後才對。

二、低劣,根據《漢藏對照詞典》(第二版),藏文應當為:སྐྱེད་ཡང་ཡིད་རྟོན་དངུལ་རྗན།。若按《藏漢大辭典》,རང་གའམ་ཐ་མལ།,為普通,尋常,平庸。p.5內的漢語翻譯「是為智慧低劣的眷屬而作的。」不知根據藏文是否翻譯正確?

三、P.15之異門者,當為不同教法或差別教理之說,若統說為「論」者,與《大般若》等義違。

四、P.18「具壽」,是對年青人的稱呼。然「具壽」者,應當為得出世慧命、長老二者具備者,如舍利子、善現等即是具壽義。如世親菩薩《大乘成業論》:「又用有頂緣滅為境,寂靜思惟定為依止,方能現入滅受想定。如《摩訶俱瑟祉羅契經》中,依滅盡定作如是問:『幾因幾緣為依,能入無相界定?』

答言:『具壽!二因二緣為依,能入無相界定,謂不思惟一切相及正思惟無相界。』若滅定中有意識者,此緣何境?作何行相?若緣滅境,作靜行相。如何非善?設是善者,如何不許與無貪等善根相應?設許相應,如何不許觸為緣起?若緣餘境,作餘行相,如何入滅定心無間起散亂心而不違理?設自計度有餘無記,由此二因,亦不應理。是故汝等不如實知阿笈摩義,縱情妄計第六意識滅定等有,由是而執此位有心。」此等問題,若按年青人之意義而翻譯者,應當為不太可能成形之對談。此等談論定學之義,若無深入增上心者,如何能理解?

五、P.24 「若許色滅是空,對其答:『色即是空』」,然若按基師解不二法門者,如云:「應理義云,略有二解:

一解、所執色即是空,色空無別體,非所執色滅方始有空,現色相時,性已空故。色既所執色,空亦即空無。

二解、所執及依他色,並即真如空,空與真如,更無別體,亦非二色滅方有真如空,二色現時,真如有故,既無二別,名入不二。」並不承許色滅即是空。於許不許色滅是空,即能了知漢語、藏語唯識傳承之差異矣,此中,亦可理解法尊與歐陽之辯論兩者其實無共相。

六、《大般若經第二會現觀莊嚴論對照》,序文即提及漢、藏所翻《般若》之不同或者可說差異,其實此中於《大元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即能知。然《大元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內所整理之漢藏目錄亦有錯訛處。記得於日本曾見到對讀本,不知此位出自福智之法師所整理之版本是否為參考日本版本?

丙、日本紙本墨書大般若経六百卷,缺卷298:
https://www.city.gyoda.lg.jp/soshiki/kyouikubu/bunkazaihogo/gyomu/rekishi_bunkazai/1/2272.html

丁、「一字金輪八佛頂」應當出自日本新義真言宗 賴瑜《野金口決鈔》,該論〈佛頂部〉有說明。

 

 

王穆提

 

合十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