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尊敬的王居士吉祥!
謝謝分享法語!非常隨喜您的善根功德。
菩薩戒註疏很多,但瑜伽菩薩戒註解較少,漢地僅有《瑜伽倫記》《地持經義記》等可參。《梵網》雖難,但《文殊問經》更高,菩薩取相即犯根本墮,而不知如何懺悔還淨。您研究《梵網》,其實可在諸菩薩戒本之間作橫向對照和集解,特別是研究瑜伽菩薩戒和梵網戒諸戒條之橫向關係。
答:天台沙門 湛然師《授菩薩戒儀》:「依古德及梵網、瓔珞、地持并高昌等文,授菩薩戒行事之儀,略為十二門,雖不專依一家,併不違聖教。」
若按會通,日本 覺盛師《菩薩戒本宗要雜文集》、《菩薩戒通別二受鈔》、日本 睿尊《菩薩戒本宗要輔行文集》可參酌,以及日本 英心(1289-1354,為日本西大寺僧),《菩薩戒問答洞義抄》為其在德治三年(1308年)四十五歲述作,內容多有針對古今戒論之爭議問答。
覺盛《菩薩戒通受遣疑鈔》又云:「是以義寂、太賢等師,皆釋梵網同於瑜伽,不爲別門。宗家所解,亦以爾也。若如難者,義寂豈云至隨相所持各異耶?七衆同護五十八戒,無餘持者,全非隨相各異,況釋前後甚分明耶?但於一形,七戒難併。若受隨一乖廣大者,先三聚戒無邊廣大,攝律儀戒所應離法,乃至佛果微細極障,莫不攝盡,其義必然,何況七衆律儀分耶?故授三聚,必總授也。」
日本 安然《普通授菩薩戒廣釋》:「賢聖傳受,略有十本:一、梵網本,二、地持本,三、高昌本,四、瓔珞本,五、新撰本,六、制旨本,七、達摩本,八、明曠本,九、妙樂本,十、和國本。」可於此尋源, 又如天台智者《義疏》所云六類。
若按日本 最澄 師《顯戒論》則可理解梵網、瑜伽二戒差異。
瑜伽菩薩戒註解尚有:
《菩薩戒本箋要》、《菩薩戒羯磨文釋》、《應理宗戒圖釋文鈔》。
可下載: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
http://www.cittamatrin.com/index.php/bodhisattva-sa-vara
「菩薩取相即犯根本墮」者,為異生有情取相戒相等事,而違本意欲戒體在菩提心而卻以種種虛名等相執取。
按西土寂天菩薩尤為尊崇《虛空藏菩薩經》,取其中十四根本罪,菩薩行者首當閱覽。或許是因為菩薩本人太子出身,經中十條根本罪也是為國王大臣所制。可惜此經亦無古德註解可尋,現僅有網友製作三譯本對照。
答:《虛空藏菩薩經》三本收於〈大集〉,台灣早期全佛出版社有出版一系列的對讀本,但並無將經文雙雙對比,單行本出於該出版社之《文殊大藏經》。
關於報父母恩咒,您所說諸咒都有相通之處。而經研究發現,更接近者可能應為:尊勝陀羅尼心真言:
唵阿密(口+栗)都妬婆鞞娑婆訶
應該是與楞嚴咒同出佛頂部。
答:尊勝等皆出〈佛頂部〉。
日本寺院之傳統功課唸誦,若能善用微信弘化頗佳,如下:
答:微信諸多內容,似乎皆轉台灣各大佛教團體、諸師之文,亦有中國佛教團體之文,然似乎現因為《宗教法》而規定需要成立「文化公司」方能於微信專文發表?
日本一般使用的社群軟體為:twitter、facebook、note。
微信只能在中國使用,離開了中國,很多語系或者因制度、手機問題而難使用。
另外,我等通訊若要公開,最好註明“以上所說僅供參考”,因後學所知尚淺,僅為探討,或恐誤人子弟。阿彌陀佛!
答:已添加。
吉祥法喜
後學○○敬上
乙、
阿彌陀佛,○○法師,吉祥:
以下回應以法師文粗體、後學答正常文字顯示以辨別內容。
非常感謝您的解釋及諸多分享。感謝網友批評,後學確實淺陋。
答:台灣有些學佛者之禮儀其實也因為自身習氣而顯無有禮儀,不必於此罣礙。學佛者奉獻自身時間、心力協助出版相關論書,已經是功德一件,閱讀者其實應該觀經論如同觀佛,彼之學者若有此觀,則不會出口穢言、或者無禮。
後學確於日本註疏應當留心參閱,接下去當著力於背誦。
答:可當於此再用心。
關於尊勝咒,漢藏有所不同,如《瑜伽焰口注集纂要儀軌》說:“此咒藏有二說。……乃是佛頂求生樂土正句。不同善住天子請說之咒。”
答:此段應該出自《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而非《瑜伽燄口註集纂要儀軌》。
《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也就是 伽焰口 同一首咒語之出處,和藏本也是一致,而與其他譯本不同。
答:《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一卷。此經與《尊勝陀羅尼》同本。 藏本為德格版594號;北京版197號。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釋》:「細檢尊勝,前後十譯。唐儀鳳元年,波利尊者初來朝禮五臺。儀鳳四年,取經還至西京。
一、調露元年,波利與朝散郎杜行顗譯。
二、永淳元年,詔命日照三藏與杜行顗共譯。
三、光宅元年,波利與順貞奏共譯。
四、垂拱三年,志靜與日照三藏宣譯。
五、義淨三藏復譯。雖五番重沓,祇是一經。因善住天子七日命終,啟請帝釋,禮佛放光,為說是呪。
六、唐三藏不空譯。尊勝念誦儀,即前五中之呪耳。
七、宋三藏法天譯,名最勝佛頂陀羅尼經,但呪無文。
八、法天三藏重譯,名曰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文呪俱有。然兩處呪句,較唐多一倍。因釋迦世尊在極樂善法堂,無量壽如來為觀音菩薩說。
九、不動上師以此修潤,集入施食儀軌。
十、明仁孝皇后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功德經。
前之六譯,提擕六道,出三途也。後之四譯,接引四生,登九品也。總之,是呪為生天樂土本矣。今之所行,唐四譯也。」
昨日聽聞中國年輕法友云,現在中國出家要考各種日課背誦等,若不會日課,則難以出家,不知是否真實?
另外,《瑜伽焰口》每年在台灣除佛教外,一般民間信仰之廟宇皆會舉辦,現今大多已經以素食作為施食給地獄有情等。
附加檔案為台灣《瑜伽焰口》的簡短歷史。早期對於《瑜伽焰口》似乎未受到尊重,覺得是以此趕經懺賺錢,不論僧俗,但後學以為能持誦《瑜伽焰口》在信仰上亦屬傳承、在文化上也算是體驗不同於台灣原住民文化之融合印度之漢文化,收費與否,並不是十分重要。然不知中國之現狀為何?
王穆提
合十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