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搜尋本站
簡介
菩薩藏佛教網站問答
計畫
《玄奘三藏所翻小乘、瑜伽唯識、大乘、陀羅尼經典與論書目錄》
漢語法相唯識宗傳承
漢語中觀宗(三論宗)傳承系譜
〈唯識道次第略〉
〈五重唯識觀〉
如何深入大藏經?
EPUB數位佛典
贊助流通
最新法訊
佛教問答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抄》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菩薩行》
《唯識手冊》
《瑜伽真實義品略記》
菩薩藏
《玄奘三藏譯撰全輯》七十六部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天台宗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大日經疏集》
《金剛頂經疏 集》
《蘇悉地羯羅經疏 集》
《空海大師全集》
《慈覺大師 圓仁 集 》
《興教大師 覺鍐 集》
《新義真言宗 賴瑜僧正 集》
戒定學
菩薩戒
《大乘佛教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大乘唯識宗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漢語佛教修證止觀阿毗達摩論合輯》
佛典AI譯叢資料庫
大正新修大藏經現代漢語暨英文翻譯選
藏語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選譯
巴利文大藏經
宗喀巴全集
龍欽饒絳全集
寧瑪十萬續
覺囊法匯
薩迦法匯
噶舉法匯
噶舉法匯-大寶伏藏
噶舉法匯-局麥彭全集
聯繫
王穆提官方網站
readmoo
google play
pchome 書店
kobo
pubu
amazon
apple books
網站導覽
搜索
首頁
簡介
菩薩藏佛教網站問答
計畫
《玄奘三藏所翻小乘、瑜伽唯識、大乘、陀羅尼經典與論書目錄》
漢語法相唯識宗傳承
漢語中觀宗(三論宗)傳承系譜
〈唯識道次第略〉
〈五重唯識觀〉
如何深入大藏經?
EPUB數位佛典
贊助流通
最新法訊
佛教問答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抄》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菩薩行》
《唯識手冊》
《瑜伽真實義品略記》
菩薩藏
《玄奘三藏譯撰全輯》七十六部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天台宗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大日經疏集》
《金剛頂經疏 集》
《蘇悉地羯羅經疏 集》
《空海大師全集》
《慈覺大師 圓仁 集 》
《興教大師 覺鍐 集》
《新義真言宗 賴瑜僧正 集》
戒定學
菩薩戒
《大乘佛教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大乘唯識宗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漢語佛教修證止觀阿毗達摩論合輯》
佛典AI譯叢資料庫
大正新修大藏經現代漢語暨英文翻譯選
藏語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選譯
巴利文大藏經
宗喀巴全集
龍欽饒絳全集
寧瑪十萬續
覺囊法匯
薩迦法匯
噶舉法匯
噶舉法匯-大寶伏藏
噶舉法匯-局麥彭全集
聯繫
王穆提官方網站
readmoo
google play
pchome 書店
kobo
pubu
amazon
apple books
網站導覽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法寶推薦
釋疑:行行者,諸行者,謂十種法行
詳細內容
七 06
點擊數: 1113
一、感恩您的分享法義,以及對 中論 的辨析!其實可以給譯者去信留言,指出您的意見。像如石法師等也會不斷修正完善自己的譯本。 略答:仁者來信有問故本人答,不論對方之疑問為何而故答。不必讓對方難堪,此為本人做人之一貫立場。與仁者交流乃在於讓法師知悉因明論理等學爾,世俗法上,我們不應該輕易傷害他人之自尊,更何況他人花費時間撰寫之心力作品,應當給予尊敬。
釋疑:漢語有而藏語無之經論約莫880餘種(包含重譯)
詳細內容
七 05
點擊數: 1036
阿彌陀佛。 XX法師: 要先弄清楚所謂的辨別析義之前提者何,若所缺中觀、唯識、阿毗達摩、甚至密教部經論而自說,則非等同其說,應當先理解漢語以及藏語所翻、撰經論有多少的差異,若不先明白於此,也無用處,網路或者一些著作所辯論者,大多淪落於此,多為無義,如同說日本東京,多人同指一地,然依據時代不同,關東地區早期卻以江戶著稱,同為一地,意義卻不同。 一、若藏語大藏經與《弘法藏》相比,則: . 漢藏共有的經...
釋疑:意識等說,彌勒《瑜伽》、無著、世親《攝論》、《攝論釋》已說非正理
詳細內容
七 05
點擊數: 1161
阿彌陀佛。 XX法師: 一、「內地」用語,按古籍所載,最早者為《史記》所書,如: (一)、《史記》〈周本紀〉:「襄王乃賜晉文公珪鬯弓矢,爲伯,以河內地與晉。 二十年,晉文公召襄王,襄王會之河陽﹑踐土,諸侯畢朝,書諱曰『天王狩于河陽』」。 (二)、《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薄會稽,爲梁、楚、淮南、長沙國:皆外接于胡、越。而內地北距山以東盡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連城數十,置百官宮觀,僭于天子。...
釋疑:「真性有為空」頌文
詳細內容
七 05
點擊數: 1039
阿彌陀佛。 XX法師: 一、並非為批評,而是問題,此等問題於二乘部派佛教業已成立已久,此等可能與佛法流布有關,藏語佛教約莫十、十一世紀盛行,然當時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區域已經成為以蘇丹為首之伊斯蘭教,可參酌其他撰寫印度歷史之學者書,最好以印度學者為主。 二、「真性有為空」頌文,基師等見解可能與清辯菩薩原意不同,清辯菩薩無體體義,此為整理菩薩著作深入思維而了知,而圓測師對於清辯菩薩之看法(《深密...
釋疑:既為圓成實性,又如何能生世俗緣起法?
詳細內容
七 05
點擊數: 1078
傍晚隨寫幾點提示,夜晚添補一點補充。 若極微、細意識說、業力能自生義等同常者,此等不亦勝義諦乎? 另外,隨舉《心類學》內文一、二:「唯識派與瑜伽行自續派中,『離分別且由堅固習氣生起的了知』,即現前的性相。彼又如《定量論》說:『此復習氣堅固故,隨行乃至輪迴『盡』, 此乃於名言中觀待不欺誑故,此是量也。」
釋疑:業若能自生,則薰習義亦不成
詳細內容
七 05
點擊數: 915
一、《唯識文獻》較為像是未經編校而成。若需深入則直接閱讀日本藏經全數閱讀即可,《大日本佛教全書》、《日本大藏經》加上《大正藏》亦不過幾冊與中觀唯識相關,從頭至尾細細閱讀即可,此即基礎,基礎者,如同站馬步,題解者,雖亦能有入處,然有些學者亦會撰文寫錯,如說中國佛教一直以來受到唯識影響,然唯識於唐末已斷,如何受到影響?此即不明漢語佛教。
釋疑:獨頭意識
詳細內容
七 05
點擊數: 1704
獨頭意識者,依《解深密經疏》所說奘師義:「依《瑜伽師地論》所說,非無漏故,應名世間;非現量故,亦名世間。設若如此,則現量以何為體? 答:玄奘阿闍黎說:前五根識皆是現量,散心位時,五俱意識及第一剎那意識亦是現量,定中獨頭意識唯是現量所攝云。《集量論》作者陳那阿闍黎亦說一切定心唯是現量云。」
釋疑:民國壹佰壹時壹年陸月三日
詳細內容
七 05
點擊數: 1079
於此世俗生諸苦義,諦觀世俗等貪皆為苦受。 一、應當非不作證極微,而是藉由觀極微色邊際而斷身見,此前舉大論即為實際修證方法。 二、《南傳菩薩道》一書,若能比對五阿含與巴利語所傳,應該會更嚴謹些。譬如有些巴利語諸師執取有一真心,與分別論者相類。
〈釋疑〉:民國壹佰壹拾壹年柒月一日
詳細內容
七 01
點擊數: 1143
阿彌陀佛。 XX法師: 一、奘師所翻經論只要仔細閱讀、細細思維,即知其翻譯以四字一句模式乃屬漢語功力甚好之境界,能令學人更亦受用。是故,前言要自行先訓讀、疏文、斷句等之義亦在於此,只有學人自行深入方能了會於心。 二、《成唯識論》〈疏文斷句四字版〉: 「復次,生死相續,由諸習氣,然諸習氣,總有三種: 一、名言習氣, 謂有為法,『各別』親種。
問:空有二宗於極微義如何?
詳細內容
六 23
點擊數: 1018
答:彌勒菩薩《瑜伽》言:「計常論者, 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我及世間皆實常住,非作所作,非化所化,不可損害,積聚而住,如伊師迦。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 14 頁,共 97 頁
《唯識手冊》
276《唯識對法》(六)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三 03
269《唯識隨筆三十七篇》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三 03
275《唯識對法》(五)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三 03
272《唯識對法》(二)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三 03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佛教禪定學》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佛教禪定學》
佛教禪定學
307《大乘佛教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十一 18
佛教禪定學
308《大乘唯識宗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十一 18
佛教禪定學
309《漢語佛教修證止觀阿毗達摩論合輯》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十一 18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
304《菩薩戒論疏五十四部》台灣 王穆提 整理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七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