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法寶推薦

答:中觀宗 龍樹菩薩並不承許極微是常,並認為此見同於僧佉外道見解。此中可觀 龍樹菩薩所造 《 大智度論》三處,分別為卷十二、卷七十、卷八十九。 如,一、《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復次,有有三種:一者、相待有;二者、假名有;三者、法有。 相待者,如長短、彼此等,實無長短,亦無彼此,以相待故有名。
《唯識文獻全編》觀看其目錄與內容簡介,得知為從日本購得諸藏本,然是否獲得日本出版公司授權,若無獲得日本出版公司授權而自行出版,此不若偷盜乎?又獲得中國國家圖書館背書出版,此不若等於雙重偷盜乎?本人實在不意欲寫此等文,然不忍眾生於此等戒、慧不知,該說的還是要說。
阿彌陀佛,XX法師: 出家多業身受苦,於此世俗諦觀諸法無常而能生悲心。 一、閱讀論疏要比對上下文義,上文言「憂非異熟」者,乃婆沙師義,亦即有部義,非菩薩義。然 世親菩薩後又頌曰:「憂定有異熟;前八、後三,無;意、餘受、信等,一一皆通二。」菩薩釋曰:「如前所諍『憂根』,當知定有異熟。依『唯』、『越』義,頌說『定』聲,謂顯憂根唯有異熟。兼具二義,故越次說。具二義者:憂非無記,強思起故;亦非無漏,唯散地...
異生凡夫於自體上執我、我所、我慢等,即我執種子,族姓、色力、壽量、資具等即有支種子,故於此等執自體實有而有我、我所執取,一切聖者,觀唯是苦。何故族姓、色力、壽量、資具等唯是苦?大德 清淨居士言:「生豪貴家、或卑賤家,是『族姓』別。形色端嚴、或復醜陋,是『色』差別。無疾有疾、有能無能,是『力』差別。長壽久住、或復少壽,是『壽量』別。資具圓滿、或復匱乏,是『資具』別。」於此觀唯是苦,有對待法之故。於此...
人生初學佛,口袋沒什麼錢。畢竟才國中畢業,當時沒升學,選擇打工去存自己的學費,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加入這樣的社會體制?感覺自己如同機器人。對於人生充滿疑惑,在此之前,閱讀不少東西哲學書籍,諸如老莊、四書五經、羅素、海德格等書,台灣的水牛、遠流出版社等出版,讀了這些書,還是有困惑、煩惱。讀書讀累了,就練武術,諸如搏擊等類。
佛教其實猶如醫學,一般家醫科如同佛教基礎學,像是佛學辭典、淨土三經等常見之佛典,而如心臟內外科、腦外科等則如法相唯識、中觀學、阿毗達摩論。如此譬喻則知,缺一不可,能夠治療疾病,才是有效之醫術,又或像是精密手術之心臟、腦部手術只要走錯一步,該手術大概休矣,所以則又需要辨別何謂印度勝論、數論等義,因為看似一樣的血管,實際上大不同,剪錯一支,則會影響整體手術,工程浩大,缺一不可,如果一個執行這樣工程浩大...
約莫四載矣,初識仰蔭兄於上海,只見仰蔭兄與夫人攜帶其編輯列印好之《鈔秘蘊》三冊贈愚於飯店,我則攜帶此書回日本東京。《鈔秘蘊》南京木刻本,多載以前,我亦專程從日本東京搭飛機、高鐵直接於該處請,畢竟了義空性教若不親自請閱,得來便宜似乎不會珍惜。然木刻本攜帶不便,刻經處王居士應當已經退休了吧,彼說話之口音太重,我於面前聽聞不懂,彼就漲紅了臉害羞起來,男子亦會害羞的,本人慧力不足,僅只能以勤、信行之而已。
佛教徒有時候也要好好反省,為什麼自詡學大乘佛教者,有這麼多奇招,或者結合現代科學應用者、或者結合世俗料理稱為禪者、或者結合世俗文學者、或者結合醫學者,或者結合卜筮之學者,原因就在於缺少基礎。何謂基礎?阿毗達摩義故。如諸一切法說五蘊何義?乃至三無為、六無為、四大種、所造色、界義、顯色、形色、有執受、無執受、可意、不可意、自相、共相、領納受義、樂根、苦根、喜根、憂根、捨根、相應行、不相應行、七隨眠、十...
台灣街頭,隨意可見的對往昔威權時代的神化偶像的反思。戴上口罩,意味著也是平凡人,既然是平凡人,則又意味著往昔威權時代的紀念與烙印實際上已經在一般人心裡頭去除,若非如此,則不會戴上口罩。
公司附近新開了一間素食小餐廳,一進入發現為LGBT人士所開設的,畢竟從高中同學就有同志了,所以往往能一眼看出。掌廚的是身體女性、心理應當是男性的,總共三人,一大姊負責算帳,一人掌廚、一人負責各種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