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學能引地獄業果於人中受、與一剎那業唯引一眾同分

《大毘婆沙論》卷二十:關於無學能引地獄業果於人中受、與一剎那業唯引一眾同分。

由此,尊者世友說言:「 頗有能引地獄苦事人中受不? 答曰:有能。謂若證得阿羅漢果殊勝定慧,薰修身故,能為此事,非諸有學及諸異生能為此事。譬如廚人以水漬手,雖探熱飯而不被燒;若不漬手即便被燒。此亦如是。故唯無學能為此事。 」


(中略)

有餘師說:「 一剎那業亦能引多眾同分。 」

問: 若爾,前難善通,後難云何通耶?
答: 有情造業品類不定。有所造業雜亂、可轉;有所造業不雜亂、不可轉。若
雜亂、可轉者,如前所引;若不雜亂、不可轉者,如後所引。如是前後二
難俱通。

評曰:「 彼不應作是說!勿有業壞、趣壞過故。應作是說:一剎那業唯能引一眾同分。 」

上文為無學果阿羅漢唯能將過去世造作地獄惡業於現世中受報,往昔造一惡業故感一異熟、造二種惡業故感二異熟。譬如過去世殺一人即造地獄業果。若不成就阿羅漢則無能將重罪於此生受報,何以故?於未知當知根未能真正徹底了知。

除未知當知根未能真正徹底了知外,未證無學者於受善、惡、無記業果時,本身有沒有這個能力斷除諸惡、所以引用煮飯的時候,手用濕了在去碰觸熱飯而不覺  被熱度所燒。以水喻增上定慧、以「雖探熱飯而不被燒」喻業果。


下文者,眾同分,即是於此界有情之假立相,如狗趣有狗相、人趣有人相、天人趣有天人相。依『雜集論』解:「眾同分者:謂如是如是有情、於種種類自體相似,假 立眾同分。於種種類者:於人天等種類差別。於自體相似者:於一種類性。」即為此義。下文所破者,例如一有情過去造種種業,然以重業所報而得現此今世業果, 雖過去可能造作地獄業果,然以過去造作布施持戒、多聞薰習經藏而有重善業報得此今生善果,非過去地獄業果無有,但為暫伏不現。所以尊者說「勿有業壞、趣壞 過故。」

「一剎那業亦能引多眾同分」故唯所破,無同時受諸眾同分相故,唯一業果受一身相(眾同分),有情同類性故,簡單說,就是狗有狗相(總相)、貓有貓相、人有人相,皆是業感緣起,以此類眾生不相應行蘊相似故為「同分」,再細說就要談到心、心所有法、色法等。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佛正因》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