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九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何故順解脫分,分即是順,順決擇分,分體非順?

文章索引

 
問︰何故順解脫分,分即是順,順決擇分,分體非順?
 
答︰決擇體是有為,決擇可體即分,體有多分故。涅槃體是無為,解脫彼非是分,體非一多故。
 
又解︰解脫者,即勝解數緣解脫;解脫苦,名解脫。因中,印境為名,乃名勝解;在果,出苦為因,故名解脫。若依此釋,解脫即分,名解脫分,分義非順,與決擇分同。然彼望惠為名,此望勝解為號。今為此解,即無前難。
 
上來雖出位體分齊,釋位二名不同,總是解釋資糧位訖。
 
此解漸次悟入唯識之時,初位漸次。
 
釋頌下二句。
 
此位菩薩,依因、善友、作意、資糧四勝力故,於唯識義雖深信解,而未能了能所取空,多住外門修菩薩行。
 
此出四力。《攝論》第六云「誰能悟入」中,「大乘多聞熏習相續」,此乃「因力」,簡二乘等種姓,多聞即前所說本、習二姓;彼云「已得逢事無量諸佛出現於世」,即「善友力」;彼云「已得一向決定勝解,非諸惡友所能動壞」,名「作意力」;彼云「已善積集諸善根故,善修福智資糧菩薩」,名「資糧力」,由前無間所說三因,已善積集諸善根等。世親云︰「第一力為因,第二力為緣,第三力能修正行,第四力由積集善根,名資糧菩薩。如是名由作意力,善修福智二種資糧,能入十地,名依持力。」
 
此四望二乘性、惡友緣、任運心、下資糧,以皆勝故,名「四勝力」。此位依此四力,於唯識義雖深信解,而未能了二取皆空,一切多住事相,散心行諸麤行,名「住外門修菩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