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九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何故不依中間入?

文章索引

 
問︰何故不依中間入?
 
答︰彼無明利無漏故,有明利無漏者能入故。又彼梵王居多散亂故,非純淨地故。《瑜伽》文言依諸靜慮及初未至,不言中間入見諦故。
 
此中復言「前方便時通諸靜慮,而依第四方得成滿」,即最後入時,唯依第四。第四禪望餘禪最勝,要託最勝依入見道故,不依下地入。有菩薩功德,六十九說,雖諸靜慮皆能引發,多依第四靜慮,不同二乘。其欲界無修惠,無四善根、無漏故,不說依入。
 
前說二十二根中,未知當知根通無色,菩薩見道傍修得故。若彼無見道及四善根,何故說修彼?
 
六十九說︰「入見道時,如先所修諸世俗智種子,由彼熏修皆得清淨,亦名為修,此名諦現觀邊諸世俗智。出見道已,生起此智。」即從發心已去,皆名未知當知根。見道傍修先世俗智,故名此根,意顯先曾起時亦名此根。即世俗智有先時已名此根,入見道已,傍修之時,故名此根。非謂無色有見道及四善根也,四善根唯色界繫故。此依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