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四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思量能變識相?

文章索引

 
問:思量能變識相?
 
答:次初異熟能變識後,應辯思量能變識相。
 
下有二文:
 
一、以八段依釋十門,合釋體義及行相故,合釋染所、餘心所故,以義類同,故合明也。或開為九,四染煩惱與餘心所別門說故。
 
二、以二教六理證有此識,隨文可知。
 
初段有二:
 
一、釋頌;
 
二、問答。
 
異熟識先,此識為後,故言「次」、「後」。解頌初句「次第二能變」。「應辨思量能變識相」,即出頌中「能變」之言。釋能變名,如第二卷解。
 
是識,聖教別名末那,恒審思量勝餘識故。
 
即指此識,故言「是識」。
 
於聖教中,別名末那,總名識故,末那是意。
 
故《楞伽》云,識有八種,識即通名。
 
六十三云,雖諸識皆名心、意、識,隨義勝說,第八名心,第七名意,餘識名識。《攝論》第一亦言「意名無有義」、「心體第三」等。故末那名,別目第七。
 
又雖諸識皆名為意,為此標意,餘識不然,雖標總稱,即別名也。是故論言「是識,聖教別名末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