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七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難陀解?

文章索引

 
問:難陀解?
 
答:或轉變者,謂諸內識轉似我、法外境相現。
 
下難陀等第二解。
 
初「是諸識」言,同前師解,故不重述。
 
言「轉變者」,即前三能變內見分識,能轉依他相分似外境相現。
 
唯有見、相之內識,都無所變之外境。
 
外境通有能取、所取。
 
此依《攝論》等說唯二義,不說自證分師義,前師別也。
 
即能遍計及所遍計法,其能取、所取皆是心所變相分上妄執別有。
 
設執見分為我為法,亦於心所變上執故,無非所緣故。
 
以是諸識有轉似外境之功,名為轉變。即解第一句訖。
 
此能轉變即名分別,虛妄分別為自性故,謂即三界心及心所。
 
「虛妄分別」,過失之名,以《中邊》等說能變識以虛妄分別為自性故。
 
此即「三界心及心所」。
 
以頌初句「轉變」之言,即第二句「分別」之體。
 
此所執境名所分別,即所妄執實我、法性。
 
心外人、法,名所分別。
 
即牒依他能變分別,遍計所執名所分別訖,即是遍計所執性成。
 
即解第二句。
 
由此分別,變似外境假我、法相,彼所分別實我、法性,決定皆無,前引教理已廣破故。
 
由能分別變似心外實我、法境現,即由分別之心變作依他相分假我、法之相,故彼心外遍計所執所分別實我、法決定皆無。
 
頌中所言「所分別」者,是計所執,由分別心所分別故,體實無也。
 
有何所以?
 
前第一、二卷引理教已廣破故。
 
由能變心變似相現,所執心外實境無義。
 
解第三句訖。
 
是故一切皆唯有識,虛妄分別有極成故。
 
有為、無為,實、假等法,皆唯有識,以能轉變虛妄分別。
 
二十部等說體非無,有極成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