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七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色界亦有聲聞迴趣大乘願留身者否?

文章索引

 
問:色界亦有聲聞迴趣大乘願留身者否?
 
答:有義:色界亦有聲聞迴趣大乘願留身者,既與教理俱不相違,是故聲聞第八無漏,色界心後亦得現前。
 
異生同前第一師說。
 
色界亦有聲聞初發心向大乘者,既與教理俱不相違,無文遮故,許佛亦往菩薩生彼化故,有所依身故。
 
亦有二乘聖者,色界有漏第八識後無漏現前,由有聲聞於彼發心留身者故。唯除初二果及獨覺者,於彼發心,上界無故。
 
然論雖言留身於此洲,不言唯欲界,遮餘界無,故非誠證。又但言此洲,不言餘洲,餘洲豈無?故不違理。亦色界後引生無漏。
 
此中雖無評家,取者任意。
 
然無色界必無迴心向大乘者,以此論說唯欲、色界有漏本識後生無漏故,無佛、菩薩勝人生故,又無色身可得留故,一切下色身得非擇滅故,非定所生色可成身留故。
 
《中陰經》中,說佛處中陰二十年,亦化無色界眾生者,大眾部經,非大乘義。
 
《楞伽》、《般若》皆說菩薩不生無色,《瑜伽》等同。唯色界有,許之無失。
 
然五淨居無迴趣者,經不說彼發大心故。
 
此簡色界地有迴不迴者。由經不說彼五淨居發大心故,以下諸地發理無違。約處為言,唯五淨居全無發者。
 
此言「經」者,《大般若》說。
 
今第二會當舊《大品》第十五卷。
 
今《大般若》第一會第一百二十六云︰「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書寫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種種莊嚴,置清淨處,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時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恒來是處觀禮讀誦,乃至廣說,合掌而去;所有梵眾天乃至廣果天已發無上菩提心者,恒來是處,乃至廣說,合掌而去;所有淨居天,謂無繁天乃至色究竟天亦恒來此觀禮,讀誦如是般若,乃至廣說,合掌而去。
 
爾時,十方無邊世界所有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乃至爾所梵眾天乃至廣果天已發無上菩提心者亦恒來此,乃至廣說,合掌而去;爾時,十方所有淨居天,謂無繁天乃至色究竟天亦恒來此,乃至廣說,合掌而去。」餘處皆言發菩提心者,於淨居處不說發心。
 
故知色界亦有聖者發向大心,唯除淨居,經不言有發大心者故。
 
若前師解此文者,此言廣果以下諸天說發心者,據異生說,非是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