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七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此何界後,引生無漏?外人問︰此第八識既言有漏生無漏者,何界有漏,後生無漏?

文章索引

 
問:此何界後,引生無漏?外人問︰此第八識既言有漏生無漏者,何界有漏,後生無漏?
 
答:或從色界,或欲界後。
 
此論主答。
 
從二界後,有漏生無漏。總舉二人,非無色界,無所依故,無利他故。
 
謂諸異生求佛果者,定色界後引生無漏,彼必生在淨居天上大自在宮,得菩提故。
 
「一切異生」,即頓悟人。
 
「得成佛者,定色界後」,後報利益,摩醯首羅智處生故,以色界中無二乘迴心者。
 
《瑜伽》第八十云,變易生死所留生身,即於此洲故也。彼無佛等可教化故,發心留身,唯在欲界。
 
「必生自在宮」,唯異生,色界後也。
 
有學等迴心,但於欲界等地,隨多少生死盡,即受變易生,後往自在宮成佛,不往彼生故。其諸異生,無欲界身受變易生死,變易生死不可死已更生大自在宮故。至第八地身,要生第四禪,得勝身已,方受殊勝變易身故。
 
「大自在宮」者,謂淨居上,有實淨土。
 
即自受用身初於彼起證,是第十地菩薩宮。
 
舊言摩醯首羅,今應言莫醯伊濕伐羅,即大自在也。
 
此出《花嚴經》、《十地經》第十二卷,摩醯首羅智處生也。
 
《解深密》、《瑜伽》七十八、九、《對法》第六、《顯揚》第二、《瑜伽》第四等中,有大自在宮文。
 
此唯他受用土,十地菩薩報身往彼,然由異熟,同一地故,論說為生。據實,受變易在下三天處,未得生淨土,今往故名生。
 
《瑜伽》第四說︰「超過淨居大自在住處,第十地菩薩極熏修故,得生其中。」故既成佛已,身充法界。
 
二乘迴趣大菩提者,定欲界後引生無漏,迴趣留身,唯欲界故。彼雖必往大自在宮方得成佛,而本願力所留生身是欲界故。
 
一切二乘有學、無學、欲界發心,定欲界後引生無漏,以願力留身,唯欲界故,上界無此迴心聖故。
 
今言唯欲界有初發心及留身唯欲界,於彼無初發心緣故,亦無下界發心,死已方生上界留身,故欲界後引生無漏。
 
然成佛時,必要往自在宮成佛,就勝處故。故知受變易已,後往色界及諸淨土。當知唯此身神通力故得往,非更受生,第八十卷不說變易有更生故。
 
有說《勝鬘經》即許有多變易生,與此論相違。
 
曾勘經文,不見明說,至下第八卷「二種生死」中會。餘如《樞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