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043《觀無量壽經義疏》疏文斷句 胡 吉藏 撰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六門明義:序王第一、簡名第二、辨宗體第三、論因果第四、明淨土第五、論緣起第六。

第一、序王,如前。

第二、簡名義。此經題目,凡有四階:第一、佛說;第二、觀;第三、無量壽佛;第四、經。約此四階,以三雙明義:能說所說為第一雙,「佛說」是能說,「觀」下是所說;所說中,能觀所觀為第二雙,觀是能觀,「無量」下,是所觀理境;所觀理境中,能詮所詮為第三雙,無量壽佛是所詮理境,經是能詮教。此四階三雙,無為法中明差別,如虛空丈尺,諸餘放此。

 

佛是能說者,《大論》云:「說法有五人:一、佛;二、弟子;三、諸天;四、化人;五、仙人。」此經是佛金口所吐,故云佛說,胡漢具云佛說。佛陀,此云覺者,以自覺覺他,覺道滿足,故云覺者。自覺對凡夫,覺他對二乘,覺道滿足對菩薩。說者,胡云槃遮,此云說,說是吐教彰理,名之為說。

略論佛義,凡有三種:一、正法佛;二、修成佛;三、應化佛。故七卷《金光明經》云:「三身,謂法身、報身、應身。」《般若論》云:「法佛、報佛、化佛。」就此三佛,差別、無差別?有說、不說?若論法佛,本無相,何說不說?修成佛無聲,亦無說義;應化不真,復無說法。而復得言三佛說法,以不聲聲是法佛說。何者不聲聲是法佛說?不聲即是法佛,豈有音聲之外別有法佛?故音聲即不音聲,不音聲者即音聲,故法佛說。修成佛說者,應化色聲,是修成佛用,故云說。化佛說者,化是音聲有詮辨之用,故云化佛說。開避無差別、差別論之。法、修二佛,一往不說。何者?二佛非色聲之相,故云不說。

問:他云報佛為地上菩薩說法,化佛為地前菩薩說法。所云報佛,豈非修成耶?而今云修成佛不說,何耶?

答:有二解:一云、報佛是修成佛,為地上說法;二云、為地上說法之報佛。然應化為報,非修成妙覺之報,此是化中之細耳。化佛說者,化是隨緣之迹,故察緣吐教,名為化說。

「觀」下,是所說。就此所說,有能觀所觀,為第二雙。胡云阿耶羅,此云觀。觀,是觀見,亦是觀行,亦是觀察。觀有三種:一、觀實相法身;二、觀修成法身;三、觀化身。觀實相者,體無二相,是不二正觀,謂平等境智義。故此經云:「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大品經》云:「般若波羅蜜為大事故起。」《法華經》云:「為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也。」所言大事者,般若佛性,不二正觀說。故《淨名經》云:「觀身實相,觀佛亦然。」觀修成法身者,觀修成佛,研修妙行,行滿剋成妙覺報佛,故此經云:「是心作佛。」觀化者,觀西方淨土佛也。此是昔自在王佛時,法藏菩薩發四十八願,造此淨土,佛生其中,化度眾生,觀此佛故,名觀化佛身。

 

 

epub格式電子書線上請書:

Google Play 圖書

Readmoo 讀墨

樂天ko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