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身菩薩位菩提樹下所起三惡尋

以下為世尊於最後身菩薩位菩提樹下所起三惡尋的情況:

問: 菩薩何處起三惡尋?


有餘師說:「...時有難陀、 難陀跋羅二梵志女, 因獻乳糜, 見無侍者, 遂住供給。女手柔軟摩觸菩薩, 菩薩於彼便起欲尋, 即生念言: 先吾左右不棄我者, 豈有女人得近於我!遂於左右復起恚尋, 瞋心稍歇害尋復起, 便自覺悟生大慚愧。 」

復有說者:「 菩薩出家修苦行時, 憶昔所受五欲樂事起於欲尋, 後聞天授(提婆達多)亂己宮室復起恚尋, 於彼媒媾復起害尋, 須臾覺悟生大慚愧。 」

或復有說:「 菩薩六年修苦行時, 惡魔隨逐欲作留難, 或時示現可愛色像, 菩薩於彼發起欲尋; 或時示現可畏色像, 菩薩於彼發起恚尋; 或時示現侮弄色像, 菩薩於彼發起害尋。 少時追悔深起慚愧。 」

尊者妙音作如是說:「 菩薩先以欲界聞思所生二慧伏諸煩惱, 愛此慧故發起欲尋; 須臾覺悟此是煩惱增惡, 此故發起恚尋; 漸復歇薄發起害尋, 於後覺知深生慚愧。 」

大德說曰:「 菩薩昔居菩提樹下, 初夜魔女來相媚亂, 爾時菩薩暫起欲尋。中夜魔軍總來逼惱菩薩, 於彼暫起恚尋。漸復歇薄復起害尋。須臾覺察即入慈定, 令魔兵眾摧敗墮落。 如契經說:「 菩薩起此三惡尋已, 便自了知此能自害、 害他、 俱害。 」---《大毘婆沙論》卷 44〈雜蘊‧ 思納息第八之三〉

(藏王權現為日本修驗道咒術師役小角於修觀行所得現本尊,然此本尊並非佛教中之菩薩、明王。當為役小角於定中所緣境界而現起的幻相,執此為真故而轉化為此相。須知,於定中所現起之一切 境界,包括佛菩薩相放光相、殊勝好相、聞種種妙香相、或者種種妙色相皆需除相、執取者容易陷入幻境而不知。一般所謂的本尊觀,實際上也是藉由相而觀心識種 種變化,亦如同不淨觀、白骨觀、息念觀皆是緣於一相或多相而令第六識專緣於此境,進而修證暖、頂、忍、世第一法四加行、現觀四聖諦、十大地法等而見道,絕 非執著此相而認為修得成就。可另參「觀佛三昧海」等經典)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佛正因》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