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五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八以六、七為依?

文章索引

 
問:八以六、七為依?
 
答:自下第四、八以六、七為依難。
 
於中有二:先果中識難。
 
圓鏡智俱第八淨識,初必六、七方便引生。
 
此識唯在金剛心中,此有二說,如前已解。
 
此位之前,得二智故,故此時第八以六、七為依,餘時無故。
 
又異熟心依染汙意,或依悲願相應善心。
 
此第二、以因中識難。
《攝論》第三說,異熟心依染汙意。
無性染意即是第六,世親染意或第七心,故知第八亦依六、七。
此約異生、一分有學。菩薩受生,如《對法》第五,有是願力者,此要十地大菩薩眾為度有情,若分段,若變易,亦由二智善心為緣,第八得起。
此說通初地,或說在八地。前說為勝。
 
既爾,必應許第八識亦以六、七為開導依。由此,彼言都未究理。
 
既有三證,故知第八以六、七為依。由前八識皆有過證,第三結云,彼所說言,都無盡理。
 
應說五識,前六識內隨用何識為開導依;
 
以下結正歸宗。
 
五識以前六識皆得為依,自相續故,他引生故,得次無間生。
 
《大論》第三云,亦非五識無間而生者,此據多分率爾心語。
 
第六意識,用前自類,或第七、八為開導依;
 
不假五引故,用前自類為開導依。
 
五位無心時,或第七、八為依,例與五依故。
 
第七末那,用前自類,或第六識為開導依;
 
如起大乘初無漏心,亦以第六為開導依。
 
阿陀那識,用前自類及第六、七為開導依。皆不違理,由前說故。
 
第八初起圓鏡智時,諸異生等,初受生等,以前六、七為開導依,皆不違理,由彼如前所說理故。總結成義。
 
言「阿陀那」者,通無漏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