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五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若爾,如欲界中不伏之修惑,與此何別?

文章索引

 
問︰若爾,如欲界中不伏之修惑,與此何別?
 
答︰彼前前地已永離故,此合於後方永離故。
 
答:未轉依位,與前所說心所相應;已轉依位,唯二十一心所俱起,謂遍行、別境各五,善十一。如第八識已轉依位,唯捨受俱,任運轉故,恒於所緣平等轉故。
 
自下第二、顯因果位相應多少。若在因位,同前諸師所說多少。此第七識已轉依位,與二十一心所俱生。如第八識已轉依位,說亦如彼,唯捨受俱,任運而轉,曾不易脫,不分別生。六識可然。雖初地以去,有行不行;成佛已去,無不行時。據此義故,亦名無動搖,故唯捨受。
 
又復此智多起平等,平等即大悲等。佛位多勝功德相應,在第四禪,故唯捨受。又設下地有平等智,不變異故,如在因位,唯捨受俱。
 
若在十地,隨第六識所引何地,乃至有頂,皆有此智。依彼地心法空智引入滅定時,彼地有故,不可定說下地第七為有頂依。雖通諸地,皆唯捨受,此義應思。不可以因數難彼心所法,未必皆似故。恒於所緣平等轉故,唯捨受俱。諸善心所,法爾作用,有二十一心所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