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五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彼所繫者何?

文章索引

 
問:彼所繫者何?
 
答:已下別解。
 
若起彼地異熟藏識現在前者,名生彼地。染汙末那緣彼執我,即繫屬彼,名彼所繫;
 
若起彼地藏識現行,除於種子,名生彼地。為簡種子,故論說言「異熟藏識」。
因中染汙第七末那,緣彼執我,繫屬第八,名彼所繫。
八非能繫,七非所繫,相從名繫,不可難以相應、所緣二縛名繫,相從相屬是此繫義。
第八是所屬,第七為能屬,即是以彼所緣為所屬,第七屬彼也。
如王為所屬,臣等為能屬,隨王繫國。
 
或為彼地諸煩惱等之所繫縛,名彼所繫。
 
此第二解。
 
此識俱惑,隨生處是何地,即此地攝。此第七意為自俱時四惑所繫,名彼所繫。識是所繫,煩惱能繫也。
何名所生?
為第八識所生之地煩惱繫縛,名彼所繫。
 
又解:此文三釋。
 
一云︰「謂生欲界」乃至「應知亦爾」以來,此中意說:若生欲界之現行末那,其相應心所,隨彼心王,即欲界繫。繫是屬義,如臣屬王。
 
「任運恒緣」乃至「名彼所繫」以來,此中意說︰以能緣心屬彼所緣之地所繫,相從名繫,如牛屬橛。
 
「任運恒緣」至「非他地故」以來,釋能緣心屬所緣義。
 
下方正解。先顯所由,後解屬故。
 
「或為彼地」乃至「名彼所繫」以來,此中意說:心王屬彼,隨第八識所生之地煩惱所繫,以王屬臣,屬相應縛。
 
雖有此義,前解為勝。
 
若已轉依,即非所繫。
 
此在因中。初地已去,已轉依位,有非所繫,是無漏故。
 
前「所繫」言,亦通法執,是彼類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