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帝滅佛與淨影寺慧遠

北周武帝滅佛時,地論宗大德 淨影寺慧遠(其著述學說影響了天台智者、三論宗吉藏、以及後來的華嚴宗法藏等)與皇帝當庭對辯,在當時已經意欲下達指令者,非現代民主社會可以透過民主制度運作,古帝王之命令等於權威,然淨影慧遠依然與之對辯,足見其真勇。

 

其實此次北周武帝滅佛、同時也意欲消滅中國境內的道教,打算徹底中央集權,推行政教合一制度。爾後的唐武宗滅佛,同時也意欲將中國境內的摩尼教(西元三世紀由波斯人摩尼所創,其將佛教、基督教與伊朗阿胡拉•馬自達教義融合自成的宗教)、景教(基督教東方亞述教會)消滅,背後的因素亦無他:中央集權與政教合一,掌握生與死的大權,這種案例在世界歷史上屢見不鮮。


北周武帝滅佛據『高僧摘要』有三大因:
. 真佛無像,則在太虛,遙敬表心,佛經廣歎。而有圖塔崇麗,造之致福。此實無情,何能恩惠?

. 愚民響信,傾竭珍財,廣興寺塔,既虛引費,不足以留,凡是經像,盡皆廢滅。

. 父母恩重,沙門不敬,悖逆之甚,國法豈容?並退還家,用崇孝始。


以下為兩者之間的答辯,不知現今有幾人能夠如斯?「正理須申,豈顧形命?」

帝曰:「虗空真佛,咸自知之,未假經像。」

遠曰:「漢明以前,經像未至此土,眾生何故不知虗空真佛。」

帝時無答。

遠曰:「若不藉經教,自知有法。三皇以前,未有文字,人應自知五常等法。爾時諸人,何為但識其母,不識其父,同于禽獸。」

帝亦無答。

遠又曰:「若以形像無情,事之無福,故須廢者,國家七廟之像,豈是有情?而妄相尊事?」

武帝不答前難,詭通後言。乃云:「佛經外國之法,此國不同;七廟上代所立,朕亦不以為是,將同廢之。」

慧遠:「若以外國之經廢而不用者,仲尼所說出自魯國,秦晉之地亦應廢而不學。又若以七廟為非,將欲廢者,是則不尊祖考。祖考不尊,昭穆失序,昭穆失序,則五經無用,前存儒教,其義安在?爾則三教同廢,將何治國?」

帝曰:「魯邦之與秦晉,雖封域乃殊,莫非王者一化,故不類佛經七廟之難。」

慧遠曰:「若以秦魯同遵一化、經教通行者,震旦之與天竺,國界雖殊,莫不同在閻浮。四海之內,輪王一化,何不同遵佛經,而令獨廢?」帝又不答。


慧遠曰:「陛下向云『退僧還家崇孝養』者,孔經亦云『立身行道,以顯父母』即是孝行,何必還家方名為孝?」

帝曰:「父母恩重,交資色養,棄親向疏,未成至孝。」

慧遠曰:「陛下左右皆有二親,何不放之,乃使長役,五年不見父母?」

武帝云:「朕亦依番上下,得歸侍奉。」

慧遠曰:「佛亦聽僧冬夏隨緣修道,春秋歸家侍養,故目連乞食餉母,如來擔棺臨葬,此理大通,未可獨廢。」帝又無答。

遠抗聲曰:「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滅三寶,是邪見人。阿鼻地獄不揀貴賤,陛下何得不怖?」帝勃然大怒,面有瞋相,直視于遠曰:「但令百姓得樂,朕何辭地獄諸苦。」遠曰:「陛下以邪法化人,現種苦業,當共陛下同趣阿鼻,何處有樂可得?」帝理屈無答。

齊國初殄,周兵雷震,見遠抗詔,莫不流汗,『咸謂粉其身骨,煑以鼎鑊。』而遠『神氣嵬然,辭色無撓。』上統衍法師等。執遠手,泣而謝曰:「天子之威,如龍火也,難以犯觸,汝能窮之。大經所云:護法菩薩,應當如是。彼不悛革,非汝咎也。」遠曰:「正理須申,豈顧形命。」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佛正因》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