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驗證信仰

其實要驗證一個人對信仰的堅持,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商業行為、社會正義本身去了解也最容易明白其是否有無真實信受?或者只是打高空。

特別是受持律儀者,不論是基本的滿分五戒、乃至在家、出家菩薩戒,皆同,或者尚未受持戒學表色,然實際上亦是默默行持增上戒學。


在這個時代,你很難見到真實依照律儀奉行者,許多人在商業行為中,都把增上戒學丟到旁邊,見到他人違犯律儀,不論是否在家、出家,心中明白即可,是的,增上戒學不是硬性的,然而,戒律也沒教導你遇到名利即可將其放置一旁,這正好是立即驗證一個人是否如法、如理受持律儀而不妄語。

在商場上,最容易妄語的行為大致有:
. 先承諾可以多少錢購買、然後又毀約。
. 或者以多少價金賣出、卻配之以不值此價金的產品。
. 或者盜取他人智慧,先約定進行合作,實際上再盜取其智慧而不交易。

這些基本上,皆為毀犯律儀的行為,倘若有閱讀瑜伽菩薩戒、其他毗尼經典即知,違犯了妄語,同時也容易違犯了偷盜、進而違犯了殺、淫等增上戒學而不知。

違犯律儀,其實與是否受持增上戒學、信仰無關,而與眾生無始來的異生性有關,有些人天生見義勇為、有些人樂善好施、有些人甚至連動一個害人、騙人的念頭也不生起,這些雖然很基本,然而八十歲老翁卻行不得。

這就好像有些人雖然受持了律儀,然而卻多所違犯、異生性重故,違犯律儀與表相上的在家、出家相並無關係,皆為眾生故。

今日首次見到比丘尼背了背包吃晚餐,付了一百元,年紀約莫五十歲左右。

能夠出家,真的很好。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佛正因》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