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禪斷五蓋,以二禪斷覺觀。

「以初禪斷五蓋,以二禪斷覺觀,以三禪斷喜,以四禪斷樂,以空入定斷於色想乃至瞋恚及種種想,以識入定斷虛空,以無所有定斷識入想,以非想非非想定斷無所有。


以無常見斷於常想,以苦見斷樂想,以無我見斷我想,以不淨見斷淨想,以過患見斷於愛想,以無染見斷於欲想,以滅見斷集,以消見斷厚,以分見斷聚,以生滅見斷常,以無相見斷相,以無作見斷作,以空見斷入,以增上慧見斷執著,以如實知見斷無明執,以過患見而斷居執,以彼觀見斷不彼觀,以轉散見斷和合執。

以須陀洹道斷見一處煩惱,以斯陀含道斷麁煩惱,以阿那含道斷細煩惱,以阿羅漢道斷一切煩惱,此謂不越戒思戒護戒威儀戒。此謂戒。」---《解脫道論。分別戒品》阿羅漢優波底沙 造

刊行大正藏100卷本的高楠 順次郎弟子長井真琴為日本巴利文最早投入研究的學者之一,其發現尊者覺音所著《清淨道論》有多處參酌《解脫道論》。其實《清淨道論》也與《瑜伽師地論》修瑜伽的止觀多所關聯。

有些學者認為《清淨道論》對《解脫道論》內容多所評破、或者持參酌《解脫道論》而作《清淨道論》。其實這些都為無義,修學止觀者,應當針對論文內容多作思維、觀察,許多佛學者的研究,只能當成參考,研究與解脫無關故。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佛正因》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