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六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此義云何?

文章索引

 
問:此義云何?
 
答:如《五蘊論》說,謂七慢中,於下品及中品起第一慢,謂於劣計己勝,於等計己等;於中品,於上品起過慢,謂於等計己勝,於勝計己等;於上品起慢過慢,謂於勝計己勝;於我蘊起我慢,自恃高舉;於未證勝德起增上慢,雖得少分,於所未得,謂己已得;於上品起卑慢,謂他多分勝己,謂己少分不及;於己無德,謂己有德,起邪慢。此邪慢者,全無謂有;其增上慢,己得少勝,謂多殊勝:此即二別也。然於三品起四,於我起一,於德起二,於五處起七慢也。
 
九慢者,大乘中不見文。
 
《顯揚》第一云︰「如經說三慢類︰我勝、我等、我劣慢類。」
 
《婆沙》等第一百九十九及《俱舍》第十九說有九慢︰前三為三,有勝、有等、有劣為三,無勝、無等、無劣為三。
 
過慢、慢、卑慢,如次初三;卑慢、慢、過慢,如次中三;慢、過慢、卑慢,如次後三。依本論及《品類足》兩說大廣。然九依我見後生,三品處起。此與諸見相應無失。
 
一切皆通見、修所斷。聖位我慢既得現行,慢類由斯起亦無失。
 
彼小乘中通見、修斷,聖有而不行,無修道我慢故。
 
今大乘修道既得有我慢,是故聖者現行。
 
《顯揚》及八十八等云,七慢或俱生,或分別,故知九慢修起無失。五十八稍廣,作差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