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十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三學相攝門?

文章索引

 
問:三學相攝門?
 
答:十與三學互相攝者,戒學有三:
 
一、律儀戒,謂正遠離所應離法;
 
二、攝善法戒,謂正修證應修證法;
 
三、饒益有情戒,謂正利樂一切有情。
 
十一、三學相攝門。
 
於中,初、出學名體;第二、五位分別;第三、正以學攝度。
 
戒學有三︰初以七眾戒為體;二以有為、無為無漏善法為體,有漏善法非正應修,體可斷故;三謂正利樂三業為性。如上應知。
 
此與二乘有共不共,甚深廣大,如餘處說。
 
然此三學與二乘有共不共等。
 
《攝論》、無性第七、世親第八各有四殊勝︰
 
初一、差別勝,即三聚戒。
 
二、共不共勝,謂菩薩一切性罪不現行,與二乘共;相似遮罪有現行,與二乘不共等是。
 
三、廣大勝,此有四種︰
 
一、種種無量學處大;
 
二、無量福德大;
 
三、利生意樂大;
 
四、建立菩提大。
 
如彼廣解。
 
四、甚深勝,謂菩薩行殺生等十業而無有罪,生無量福,速證菩提等是。
 
然彼雖有四種殊勝,然初即此三聚戒體,今以第二共不共、第四甚深、第三廣大合為三種。
 
「如餘處」者,即是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