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十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極喜地義?

文章索引

 
問:極喜地義?
 
答:言十地者:
 
一、極喜地,初獲聖性,具證二空,能益自他,生大喜故;
 
第三、次第廣前答也。
 
初廣因,後廣果。
 
因中有四,初廣十地,於中有三︰
 
初、解十別名;
 
二、出地體性;
 
三、釋總地義。
 
「初獲聖性」者,謂初斷凡性,得聖性,即依無漏無分別智等俱行五蘊種子為聖性體,異生性體唯二障種。
 
若此聖性取三乘初智種正能生現功能,名為聖性,依分別二種立異生性。
 
俱生二障種雖有,亦非凡夫,依能生初無漏種立聖性故,凡夫時有初無漏種,而非聖性,未能生故。分別之障障聖性者,名為凡性;無漏之性能斷凡性者,名為聖性。
 
若爾,後諸無漏應非聖性,不能斷分別障故,前劣者已捨故。
 
此亦不然。
 
性能斷故,是彼類故,亦名聖性。
 
各隨自乘所治,既為凡性,亦隨自乘能治,名為聖性,即隨一空二空智種為體。
 
若現行智為體,起世俗心,應非聖者。若菩薩,是大士夫之聖性,非如二乘小人之聖性。
 
二、「具證二空」,簡二乘等唯證一空,今從詮說,說如為空,如非空也。
 
三、「能益自他」,簡彼二乘唯自利也。
 
由獲大士聖性、具證二空、益自他三因,故生大喜,此地名極喜地。
 
簡後菩薩非初得聖性,不名極喜,及簡二乘無是三勝,初得果時,不名極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