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五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此意差別,略有三種?

文章索引

 
問:此意差別,略有三種?
 
答:上來依頌第十門中,已略分別伏斷位訖。
 
自下第二、因乘義解分位行相。
 
於中有三︰初標分位行相差別之數,次列其名,後隨別釋。此即初也。
 
 
一、補特伽羅我見相應;二、法我見相應;三、平等性智相應。
 
即列名也。
 
以相應法顯識行相。
 
初通一切異生相續,二乘有學、七地以前一類菩薩有漏心位,
 
由此三種,短長不同,故成位別。
 
自下別釋,有二︰初別解三位,後重料簡。
 
此是第一、與人我見相應。
 
正云補特伽羅,通五趣攝,非唯人故,如前已解。
 
即一切異生全、二乘有學有漏心位起此見故,除八地已去,彼永不起此人我見。
 
「七地已前一類菩薩有漏心位」,「一類」之言,謂即簡取頓悟菩薩、初地至七地漸悟菩薩、二乘有學從初發心初二阿僧祇劫,除二乘無學、廻心菩薩者,故言一類。彼已永無故。
 
此菩薩及二乘有學起有漏心時者,但起無漏,人執必無故。
 
彼緣阿賴耶識,起補特伽羅我見;
 
此識緣阿賴耶識,起數取趣見也。
 
七地已前,第八未捨阿賴耶名故也。
 
第七非不與法見俱。
 
法見位長,人我位短,又人我麤,法我細故,故偏說之。此為初無,此即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