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五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何故上言二乘、異生全言有也?

文章索引

 
 
問︰何故上言二乘、異生全言有也?
 
答:自下第三、重解法執染不染義。
 
法執俱意,於二乘等,雖名不染,於諸菩薩,亦名為染,障彼智故。由此亦名有覆無記,於二乘等,說名無覆,不障彼智故。
 
「於二乘等」,等諸異生,雖名不染,於菩薩名為染,障菩薩智故。
 
由此法執通二無記,望二乘,是無覆,望菩薩,亦名有覆無記,不障二乘故。
 
是異熟生攝,從異熟識恒時生故,名異熟生,非異熟果,此名通故。
 
有四無記,此何無記攝?是異熟生攝。從異熟識性恒時生故,名異熟生;非是從善惡異熟業所生,名異熟生。異熟生無記名通,故攝此。
 
如增上緣,餘不攝者,皆入此攝。
 
三緣不攝,皆此緣攝;三無記不攝,皆此無記攝。何者非異熟生耶?餘三雖亦從異熟生,然有別名,此不在彼別名中,故是總名攝;然即別名,非餘三故。如《佛地》第七及此論下二障中敘。
 
然此第二雖是總束上為三位,解第十門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