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五末
印度 十大論師 撰
大唐 玄奘三藏 揉
大唐 慈恩基師 述記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問:此意差別,略有三種?
答:上來依頌第十門中,已略分別伏斷位訖。
自下第二、因乘義解分位行相。
於中有三︰初標分位行相差別之數,次列其名,後隨別釋。此即初也。
問︰第六識中捨受既亦不善業招,何故地獄無捨根?
答︰以苦重故,不善業輕,即有捨根,以少靜故。然不同總報,總報相續故,趣體故,報主故。若是苦者,違善趣故。
有義:通二。人、天中者,恒名為憂,非尤重故。傍生、鬼界名憂名苦,雜受純受有輕重故。
下護法等第二師說。
文中有五︰
一、標宗;
二、引證;
三、立理;
四、會違;
五、總結。
人、天逼迫輕,非尤重故,在意唯憂受。鬼、畜處通。若唯苦處,地獄相似。五十七說,與地獄同,純受重故。若雜受處,容有喜、樂,況復無憂,雜受輕故。
奈落迦中,唯名為苦,純受尤重,無分別故。
其諸地獄,一向苦故,唯苦無憂,以迫尤重,為苦所逼;亦無分別,以憂,分別方得生故。
「捺落迦」者,此云苦器,受罪處也,那落迦者,受彼苦者,故二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