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二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有何密意作此說?

文章索引

 
問:有何密意作此說?
 
答曰:此說一相者,謂說生滅等,總名無常,非常相故。八十一云,有起盡故,是無常也。即是生滅等,合名無常。如《瑜伽論》五十二說:「若由此相起厭思惟,但說為相,能起厭患、離欲、解脫。本無今有,生;有已還無,滅:名無常相。」故經說一,謂即無常。何故生滅等,合名無常?以有非恒有,無非恒無故。無非恒無,所以言生;有非恒有,所以言滅。無為,有而恒有,無法,無而恒無,以二常相。今此有為,有不恒有,不同無為,無不恒無,不同兔角,故合名無常,無彼有、無之常相故。此非即是四中滅相,亦兼生故。住、異與生,同一世有,故合說。
 
說二相者,《瑜伽論》說︰「生及住、異俱生所顯,故住、異二合為一分,建立生品,於第二分建立滅品。此法有時,名為生品,若後無常,名為滅品,令諸弟子應隨觀住。」八不翻此,為除執著,故但說二,更不說餘。又無常相,起厭思惟,即是此中說二所以。
 
說三相者,謂:
 
一、生;
 
二、滅;
 
三、住異性。
 
《瑜伽論》說:「由一切行,三世所顯。由未來世,本無而生。彼既生已,落謝過去。現在世法,二相所顯,謂住及異。唯現在法有住可得,前後變異亦唯現在。總說住異,而為一相。」似同《俱舍》第二師說,然世不同。
 
說四相者,義用四故。然今此引三相之經,共許經也。
 
此經不說異色、心等,有實自性,為證不成。
 
此即總非。大乘四相,與色、心等,非一非異。遮外定異有實自體,故言「此經不說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