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真實義品略記-2

《瑜伽真實義品略記》印度 彌勒菩薩 說 台灣 王穆提 略記

云何道理極成真實?謂諸智者有道理義:諸聰叡者、諸黠慧者、能尋思者、能伺察者、住尋伺地者、具自辯才者,居異生位者、隨觀察行者,依止現、比及至教量極善思擇,決定智所行所知事;由證成道理所建立所施設義,是名道理極成真實。



云何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謂一切聲聞、獨覺,若無漏智,若能引無漏智,若無漏後得世間智所行境界,是名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由緣此為境,從煩惱障智得清凈,於當來世無障礙住,是故說名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此復云何?謂四聖諦:一、苦聖諦,二、集聖諦,三、滅聖諦,四、道聖諦。即於如是四聖諦義極善思擇,證入現觀,入現觀已如實智生。此諦現觀,聲聞、獨覺能觀唯有諸蘊可得,除諸蘊外我不可得;數習緣生諸行生滅相應慧故,數習異蘊補特伽羅無性見故,發生如是聖諦現觀。
  
解譯:
     何謂「道理極成真實」?即意謂諸有智者能有道理義,諸聰叡之士、諸黠慧者、能夠探尋思索者、能夠尋伺觀察者、住於尋伺地之修學禪定者、具有自辯才者、居於凡夫異生位者、隨觀察行者,能夠依止於現量、比量、自教量三量極善思維抉擇,而決定智慧所行於所知之事,經由證成道理所建立、所施設之意義,就稱為「道理極成真實」(註三)。

     何謂「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 意指一切聲聞、獨覺如無漏智、能引無漏智、無漏後得世間所行之境界,就稱為「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於此之理復又是如何呢?意謂四聖諦:一,苦聖諦。二,集聖諦。三,滅聖諦。四,道聖諦。即於如是四聖諦義理極善思維檢擇而能親證入現觀,入現觀後, 如實智當生起,此四聖諦現觀於聲聞、獨覺時,能夠觀察唯有諸五蘊可得, 離開了諸五蘊之外,我實不可得,此於能數數修習緣生諸行生滅相應慧的緣故,數數修習異蘊之補特伽羅無有自性見故,而能發生如是所證之四聖諦現觀(註四)。


 註三:
    依 太虛法師《瑜伽真實義品講要》丙二 道理極成真實所附圖表:

        ┌自明……………不待思索一覽便知┐
    世間真實┤               ├在一事之自體上
        └相符……………古今世人都目為此┘
        ┌配合……………從一事各方面考察┐
    道理真實┤               ├在一事之關係上
        └效驗……………以合理事應用有效┘

註四:
    依 太虛法師《瑜伽真實義品講要》丙三 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云:
「聲聞等人,觀此四諦真理,僅覺有諸蘊存在而無我體,以其數數修習二種觀行
故:一、諸法無常觀,即論謂諸行生滅相應慧。二、諸法無我觀,即論謂異蘊補特
伽羅無性見。」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佛正因》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