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真實義品略記-10

《瑜伽真實義品略記》印度 彌勒菩薩 說 台灣 王穆提 略記

復由至教應知諸法離言自性,如佛世尊轉有經中,為顯此義而說頌曰:『以彼彼諸名,詮彼彼諸法,此中無有彼,是諸法法性』。


云何此頌顯如是義?謂於色等想法建立色等法名,即以如是色等法名詮表,隨說色等想法,或說為色、或說為受、或說為想,廣說乃至說為涅槃。於此一切色等想法,色等自性都無所有,亦無有餘色等性法;而於其中色等想法離言義性真實是有,當知即是勝義自性,亦是法性。又佛世尊義品中說:『世間諸世俗,牟尼皆不著,無著孰能取?見聞而不愛』。云何此頌顯如是義?謂於世間色等想事所有色等種種假說,名諸世俗。如彼假說於此想事有其自性,如是世俗牟尼不著。何以故?以無增益、損減見故,無有現前顛倒見故,由此道理名為不著。如是無著,誰復能取?由無見故,於事不取增益、損減。於所知境能正觀察故名為見,聽聞所知境界言說故名為聞。依此見聞貪愛不生,亦不增長,唯於彼緣畢竟斷滅,安住上捨,故名不愛。

      解譯:
         復次,由諸法之至教量中,應當知道諸法之離言自性,如同佛世尊於《佛說轉有經》(元魏天竺三藏 佛陀扇多譯)(註三十三)之經教中,為了明白顯示此等義理,而宣揚偈頌說:『以彼彼諸名相來詮釋彼彼諸法,此中所含涉者,並無有彼實際存在,是諸法之法性。』
 
         如何證知此等偈頌顯現如是法義呢?所謂於色、受、想、行、識法等諸想中,建立色、受、想、行、識等法名,即是以如是色法自性等法名,來詮釋表徵其隨說色等想法,或者說為色蘊,或者說為受蘊,或者說為想蘊,廣說乃至於說為涅槃,於此一切色蘊等想法與色蘊等自性中,都無其所有,亦無有其他色蘊等自性法,而於其中色蘊等想法之離言真義性真實為有,應當知道即是『勝義自性』,亦是法性。

又或者佛世尊於《義品經》中說『世間所有諸世俗法,牟尼皆不執著。既然無所執著,還有所謂的能取之虛妄嗎?若有所見而能不愛著。』那麼,為何此頌顯現如是此等義理,所謂於世間色蘊等想事中,所有色蘊等種種假名言說稱之為諸世俗理,如同彼等之假說而於此想蘊等事中有其自性,而如是種種世俗法理,何故佛世尊不愛取執著?這是什麼原因呢?以佛世尊沒有任何對法之增益與損減之執取的緣故,無有現前之顛倒謬見之緣故,由於此種道理而名為『不著』。
 
         如是無有執取愛著,誰又復能取之?由於無見之緣故而於事中不取增益與損減執,於其所知境中能夠正確觀察之緣故,名為『見』,能夠聽聞所知境界之種種言說之緣故,即名為『聞』,依於此等見聞而能夠貪愛不生起亦不增長,唯於其彼所緣能夠畢竟斷滅愛取執著而安住上捨,故名為『不愛』(註三十四)。


註三十三:
另有一說於 太虛法師《瑜伽真實品講要》裡提到:「義品亦為佛說,有謂為大乘阿毘達磨經中之一品,有謂為轉有經中之一品,然此二說皆無可稽。蓋以此二部經典,均未流行于中國也。」)

註三十四:
太虛法師《瑜伽真實義品講要》:「義品亦為佛說,有謂為大乘阿毘達磨經中之一品,有謂為轉有經中之一品,然此二說皆無可稽。蓋以此二部經典,均未流行于中國也。其中有『世間諸世俗,牟尼皆不著,無著孰能取,見聞而不愛』之一頌,亦顯離言之旨。世間諸世俗者,謂世人于色等法上,隨心妄想安立種種名稱,而謂此假名中實有法性,此即俗人之見解也。牟尼皆不著者,謂佛陀已去增減執之顛倒,不顛倒故不著世俗之見解,而特闡如來之真風也。無著孰能取者,乃為試問:佛陀不著之境界,從何而得了知也?見而不愛者,謂佛之境界,或由於諸法能起正觀察之正見,或由於能聽受他人所說之正理;由有此正見正聞,故能了知離言法性,而不愛世俗之心境也。」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佛正因》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