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真實義品略記-12

又諸愚夫,由於如是所顯真如不了知故,從是因緣八分別轉,能生三事,能起有情世間及器世間。

《瑜伽真實義品略記》印度 彌勒菩薩 說 台灣 王穆提 略記


云何如是八種分別能生三事?謂若自性分別、若差別分別、若總執分別,此三分別能生分別戲論所依、分別戲論所緣事。謂色等想事為依緣故,名想言說所攝、名想言說所顯分別戲論,即於此事分別計度非一、眾多品類差別。若我分別、若我所分別,此二分別能生一切餘見根本及慢根本、薩迦耶見,及能生一切餘慢根本所有我慢。若愛分別、若非愛分別、若彼俱相違分別,如其所應能生貪欲、瞋恚、愚癡。是名八種分別能生如是三事,謂分別戲論所依緣事,見、我慢事,貪、瞋、癡事。當知此中分別戲論所依緣事為所依止,生薩迦耶見及以我慢;薩迦耶見我慢為依,生貪、瞋、癡;由此三事,普能顯現一切世間流轉品法。

 解譯:
         又諸愚夫由於如是二空所顯真如無能了知之緣故,從是因緣之八種分別轉能生三事,能夠起一切有情世間以及器世間。(註三十八)

什麼稱之為『八種分別』?一者、自性分別。二者、差別分別。三者、總執分別。四者、我分別。五者、我所分別。六者、愛分別。七者、非愛分別。八者、彼俱相違分別。那麼,云何如是等八種分別能夠生起三種事?即是所謂的諸如自性分別、差別分別、乃至總執分別,此類三種分別能夠生起分別戲論所依、分別戲論所緣事,即是所謂的色法等想事以其為依緣之故,名想言說所攝與名想言說所顯之分別戲論,即能夠於此事之分別虛妄分別乃至計著測度,非一眾多品類之差別,諸如我分別、我所分別二種分別,能夠生起一切餘見根本以及諸慢品類根本,與薩迦耶見(註三十九)以及能夠生起一切其餘慢之根本所有之我慢品類,如愛分別、如非愛分別、如彼等俱相違之分別,如其所應能夠生起貪欲、瞋恚、愚癡,是名為八種分別能夠生起如是三種事,所謂於彼分別戲論所依緣事之中,妄計薩迦耶見、我慢事以及貪瞋癡三事。應當知道此中分別戲論所依緣事以為其所依止,而滋生薩迦耶見以及我慢,又以薩迦耶見與我慢二者為所依而生貪瞋癡,由於此三種事,能夠普遍顯現一切世間流轉生死品法。


註三十八:
太虛法師《瑜伽真實義品講要》:「大乘離言自性,非一般全愚之凡夫,及半愚之二乘所能了知──凡夫全昧我法,二乘只知人空不了法空,故有全愚半愚之稱──以其不了知故,乃從八分別生三事。八分別者,識也。謂識與二障俱,迷於事理;由此薰成種子而能變成三事。所謂「所依緣事」,「見我慢事」,「貪瞋癡事」。然此非指名言為體,乃緣生諸法也。即通常所謂迷於實事真理,為境所轉而妄想繁出,因而造成污濁世界者也。」)

註三十九:
(一)《瑜伽師地論》卷八:「薩迦耶見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故;等隨觀執五種取蘊,若分別不分別染污慧為體。」
(二)《瑜伽師地論》卷五十八云:「薩迦耶見者:於五取蘊,心執增益,見我我所;名薩迦耶見。此復二種。一者、俱生,二者、分別起。俱生者:一切愚夫異生、乃至禽獸,并皆現行。分別起者:諸外道等、計度而起。」
(三)《顯揚聖教論》卷一云:「一、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計我我所,染污慧為體。或是俱生,或分別起。能障無我無顛倒解為業。如前乃至增長薩迦耶見為業。如經說:如是知見,永斷三結。謂身見,戒禁取,疑。」
(四)《集論》卷一云:「何等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我及我所,諸忍欲覺觀見為體;一切見趣所依為業。」
(五)《大乘廣五蘊論》云:「云何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隨觀為我,或為我所;染污慧為性。」
(六)《成唯識論》卷六云:「一、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執我我所,一切見趣所依為業。此見差別,有二十句六十五等,分別起攝。」
(七)《大乘廣五蘊論》云:「云何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隨執為我,或為我所;染慧為性。薩謂敗壞義。迦耶、謂和合積聚義。即於此中,見一見常,異蘊有我,蘊為我所等。何故復如是說?謂薩者、破常想;迦耶、破一想。無常積集,是中無我及我所故。染慧者:謂煩惱俱。一切見品所依為業。」
(八)《阿毗達摩俱舍論》卷十九云:「論曰:執我及我所是薩迦耶見。壞故名薩。聚謂迦耶。即是無常和合蘊義。迦耶即薩,名薩迦耶。此薩迦耶,即五取蘊。為遮常一想,故立此名。要此想為先,方執我故。毘婆沙者,作如是釋:有故名薩。身義如前。勿無所緣,計我我所,故說此見,緣於有身。緣薩迦耶而起此見故,標此見名薩迦耶。諸見但緣有漏法者,皆應標以薩迦耶名;然佛但於我我所執,摽此名者;令知此見緣薩迦耶,非我我所。以我我所、畢竟無故。如契經說:苾芻當知,世間沙門婆羅門等,諸有執我等隨觀見,一切唯於五取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