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解:《雜集》云:「遍計所起色者,謂影像色。」既是影像,如何是實?此等乃有漏意識散位獨起,變色根境等皆無有實用,要託本質生,所以說為影像。 如 基師《義林》:「四、遍計所起色者,論自說言『謂影像色』。獨生散意識通三性心,所變根塵無根等用,水月、鏡像此等非一,因計所變五根、五塵、定境色等無用影像,為此遍計所起色體。」既為無用,如何是實?又說遍計,如何是實?
唯識無境者,《述記》云:「諸異生等,無始時來不能了知心虛妄性,執離心外有別實境,執離彼境有別實心,妄計二取為真為實,故頌說言︰『唯識無境界,以無塵妄見,如人目有翳,見毛月等事。』執我執法,具生二障,冀諸智者,授法妙藥,令障斷除。」此中引頌證「執離心外有別實境」,影像色如何是實境?故又說執識實有,亦是法執,如執境實有,皆為同等義。
彼師又誤解清辨義,如清辨菩薩《般若燈論》云:「如夢所見,不應於中妄生憂喜;如幻所作,而無實體;如乾闥婆城日出時現,但誑人眼,而無所有。」如何清辨於此說夢中有實體?若實有境,即有實體義。
後又云:「問曰:何故不說我無我耶?
答曰:我、無我分別境界無故。
以是故,世諦之中假說有我,如汝所言,謂我違於先所立義。
然我亦不違先所立。
汝若言第一義中欲令有我,違宗之過,今還在汝。」菩薩不立自體有,於此說我、無所分別境界無有之故,如何菩薩說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