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戮等事,佛法講究戒殺,又從心念上著手,如「隨喜殺」,何謂「隨喜殺」?隨彼殺戮者行殺戮事之中為喜之殺事也,亦即於彼殺者於殺事生喜心而隨之,故名為隨喜殺,又詳說為「見作隨喜殺」,亦即見其殺者將作、已作、未作殺,與殺者不遮止其殺,而隨彼之喜於殺心,故為「見作隨喜殺」,另有一解,為見彼殺者所行殺戮等事而心生喜心隨彼造作,依菩薩律儀,前解為勝,何以故?菩薩於心念之中亦不違犯、生起一念殺心、更何況與殺者於殺事生喜心而相應?不遮止殺戮,即為隨喜殺,遮止之義,即為已見彼等已作、將作殺戮等事,既然已見,又不遮止,即為「見作隨喜殺」。所以,菩薩行容易嗎?只重名相而不重解義、又不思維名、句、字等身實義,故多半僅只讀誦而不隨行,又稱菩薩行,等同妄語,不隨佛說而行故,又信受 梅呾利耶菩薩,然彼菩薩於菩薩行時,恆常修慈心等事,慈即不殺,不殺一切含識之生命,又見 釋迦佛於菩薩本生等事,以自身肉換鴿肉等事,修慈心故,釋迦佛於菩薩位時,未曾不遮止彼等殺戮等事,此即不隨喜殺。
然佛法中說殺否?說。如《解脫道論》云:「世尊以宿命智明,斷殺過去無明;以眾生生死智明,斷殺未來無明;以漏盡智明,斷殺現在無明。已斷殺過去無明故,以一切行一切過去法,世尊應念即現;已斷殺未來無明故,以一切行一切未來法,世尊應念即現;已斷殺現在無明故,以一切行一切現在法,世尊應念即現。」此中即以三明斷殺過去、未來、現在一切無明,是為自斷殺一切無明為殺,於欲、色、無色界無智,故有無明瀑流。《瑜伽》又云:「問:若說無明以不如理作意為因;何因緣故,於緣起教中、不先說耶?答:彼唯是不斷因故。非雜染因故。所以者何?非不愚者,起此作意。依雜染因,說緣起教。無明自性是染污,不如理作意自性非染污;故彼不能染污無明,然由無明力所染污。又生雜染、業煩惱力之所熏發;業之初因、謂初緣起。是故不說不如理作意。」此中即說不如理作意者,為不斷因,然依雜然因而說緣起教法,世俗法一切皆為緣起法,然無明自性者為染污法,由無明力故有不如理作意,雖非染污,然為不斷因,不斷無明力故。後又言於有情生雜染故有因煩惱與業故而生,因生而故苦。苦者,又復有多種,如說胎藏所迫苦、老病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與粗重行俱生長苦、數死生苦、生諸難苦,是名為生雜染法,於此生種種煩惱等故說為業煩惱力,並於此境不斷薰習現行輪轉無期,故知,世俗有情隨自身習氣等難以轉變,雖知是苦法,亦難逆此苦,是為輪轉生死。
國家圖書館贈本人感謝函二百餘封,感謝經年累月出版二百餘類論書、所撰十餘種等,也是一種世俗記錄。何者世俗最勝事?禪觀等事為最勝事,未入聖流故為世俗,又於世俗隨時意欲逆流,故為最勝事,此中不說世第一法。基師云:「世間世俗者,隱覆真理,當世情有,墮虛偽中,名曰世間;凡流皆謂有,依情名假說,名為世俗。」故又稱為「有名無實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