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因苦陰生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有二法,眼、色,緣生眼識,如上廣說。尊者!如所說偈:
   眼色二種緣,生於心心法,
   識觸及俱生,受想等有因,
   非我非我所,亦非福伽羅,
   亦非摩㝹闍,亦非摩那婆,
   是則為生滅,苦陰變易法;
   於斯等作想,施設於眾生。
   那羅、摩㝹闍,及與摩那婆,
   亦餘眾多想,皆因苦陰生。
   諸業愛無明,因積他世陰,
   餘沙門異道,異說二法者,
   彼但有言說,聞已增癡惑;
   貪愛息無餘,無明沒永滅,
   愛盡眾苦息,無上佛明說。」

 

一個人的苦之所以一直延續,那是因為人面臨苦、樂、不苦不樂之時,總是想著下次再去面對,所以苦的感受才不斷的延續,中間的過程透過逃避、妄語、綺語、偷盜等作為,苦上加苦,如實的面對人生一切之苦、樂,也才能如實的生活在世間。人之所以口是心非,也在於煩惱不斷,害怕自身若是如實的呈現,將會失去更多,所以煩惱不斷,意識無法觀察其流動之過程,所以被念頭所牽制、或說被欲望所牽制,心裡想的與實際上作的不同,而造成更多的苦的延續。

很多人詢問為什麼他一直重複同樣的苦?為什麼不能跟其他人一樣平平安安的生活?那是因為他對於自己心識的觀察不到,被這頭獸王到處牽制,所以境界在哪,就跟著哪裡跑去,念頭在哪、也就跟著念頭跑去,對於所看見、聽聞的境界被影響而不知,這就是苦的根源。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