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廟,廟者,本為以祭祀祖宗之用,如:太、祖、家廟。於儒教則以祭祀先儒作為主祀。大成殿:大成至聖 孔子、復聖 顏子、述聖 子思子、宗聖 曾子、亞聖 孟子。崇聖祠:孔子五代祖肇聖王 木金父至宋理學家朱熹之父 朱松。東廡:穀梁赤至顏元。西廡:公孫僑至張伯行。

 

諸多學人於學若人不知,則多慍,此即《論語》所言小人義也。如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此中為何義?為明學已成就者,而人者,凡人也。慍,憤怒也。君子忠恕,誨人不倦,何怒之有乎?反之,即是小人誨人有倦,方慍也。君子,乃有德之稱謂也。據《集解義疏》本句又有二種解釋,如云:「一言古之學者為己,己學得先王之道,含章内映,而他人不見知,而我不怒,此是君子之德也。有德已為可貴,又不怒人之不知故曰亦也。又一通云:君子易事,不求備於一人,故為教誨之道。若人有鈍根不能知解者,君子恕之而不慍怒之也,為君子者亦然也。」又學者始發時習中講肆則終於教授,是為學之又學。

是故後又說:「巧言令色,鮮矣仁。」王肅註此說:「巧言無實。令色無質。」

 

(圖片說明:台灣桃園孔廟一影。)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