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不重複歷史,愚者重複歷史

後來的日本人到了台灣後,特別想去原住民部落,參觀與思考過去與人類未來的方向。他們特別喜愛與原住民談話,也能從原住民口中得知許多寶貴的文化與歷史經驗。有些學者研究的很深,每每到了原住民部落向他們致歉,然而原住民們各個像是往事不曾發生過,只要他們一起在這片大自然中共同享受風景、品嚐他們手工釀製的小米酒、小米麻糬,還有山豬肉。原住民天性豁達,當他們要吃山豬時,得自己動手抓捕山豬,而且不能過於捕獵,這是對生命的消逝的尊敬,抓捕山豬的過程中,自己也可能會被山豬嘴上的撩牙刺死。不過有些原住民也學到了平地人的狡詐,因為彼等曾經被欺騙過,就用同樣的欺騙去欺騙回去,這就是因與果的糾結,佛陀本生也曾經當做獵師。

 

雖然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野生獵捕,但是對於大自然的崇敬與珍惜,是許多平地人所沒有的。所謂的勇氣,應當是檢視人類歷史的過去,避免犯下重複的錯誤,這才是勇氣。可是許多人不僅沒有勇氣,對於自己使用暴力的行為反而覺得很快樂,這就是眾生無始以來的愚癡。許多人說要打破無明,可是他們的身口意三業卻隨時與無明隨行,知道了也難改,因為是弱者,所以用暴力掩飾自己的虛弱。

智者不重複歷史,愚者重複歷史還沾沾自喜。

學佛不論為何語言、何宗,都應當思考與於現實生活中應用菩提心、出離心、大悲心、空性勝解。而對於上四所說,諸宗各自有不同解釋,然實際上就是利他,能利他自然能夠隨時隨處觀察我、我所之執取性著實可懼,如許多人將修行、學佛帶入宗教意識上、民族情結上等, 於彼彼處見我。 這就是我見。

三萬年前,也許有些眾生還只是單細胞生物,轉世至今,可觀察至有些眾生行為與智人也無多少差別,有了文化的理解與思考,才能逐漸修行與學佛。為什麼有些人學佛後還是沒有多少改變?於身、口、意三業依然喜愛暴力?這就像是一個外表穿西裝,腦子還是智人一樣的行為,你能跟智人說什麼?這就像是華夷思想一樣,我們暫且使用暴力與非暴力區分,諸多人認為自己是華,然而卻使用暴力的語言與行為,本質上就是夷,因為你跟智人沒什麼區別,智人種子現行故。不論四百論、般若經、唯識經論,都是如此。倘若僅只是將其當成學問、或者自身配件,則與學佛無有真實受用。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