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三論宗吉藏大師於其《中觀論疏》中解答觀心義:
「問:常看自心者,大師何故斥外道,折毗曇,排成實,呵大乘耶?
答:若自心起外道見,墮在外道,名為外道。乃至自心起大乘見,即名大乘執。故遍呵眾人,即是遍呵自心也。又大師云:自心無所依。今呵一切有所得人,此是隨他意語。若自有病,無觀力而呵者,即是呵自他,是隨自意語,亦是隨他意語。」
因明若能悟他,則此因明方為有益眾生,若無,則一切工具則無益。因明本在於悟他,而非用於純粹辯論上,若不能悟他,所言皆無義。只不過,不論是學漢語佛教、或者藏語佛教者,似乎都不明白悟他的重要性,而僅止於邏輯辯證法上,個人以為實在無義。於亞洲的教育體制上,盲從權威與機制使得長久以來,師為師、學生為學生,導致於不會逆向思維而隨其師云而云,實際上為不知所云為何?然尊師者何?如基師、慧沼、乃至吉藏等,雖於因明悟他上廣破他者,然實際上也多引用前師諸多義理,甚至融會貫通自成一家。如基師自建立二喻而非一喻,日本學者以為基師不懂因明,然實際上,基師擅長因明甚或藏語佛教甚多,而基師所認可者,於其大疏所言法師,於今卻未有著作保留,足見基師氣度多大。
文革後,呂澂居士則不再著作。雖有於清華上課,然其學生亦難接其後脈。猶如台灣善解因明之水月老法師,後續亦無人矣。台灣台南已故之水月老法師,原籍中國河北昌黎,出家幾十年,隨國民政府搬遷到台灣,其一人出版因明學雜誌數十年、其著作大概也有十多本之多,華語世界淹沒已久,畢竟亞洲人喜愛大廟眾人崇拜、而非孤獨卻有深理之小寺。台灣有俗語:「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是而已。該寺業已出版四十多冊天台、因明專輯,水月法師雖已經往生多年,然其所對校之《因明大疏》為現今因明學上最具份量之版本,多引諸版作為會本故。
另,印順法師雜阿含經彙編,實際上是參考了呂澂居士的版本,再作整理、修訂。許多人沒讀過呂澂居士的雜阿含經論,所以有此誤解。若無發生文革等事,呂澂居士也許也能有更多作品與整理問世,只是在當時,人的選擇,造成其後果。有人從文革中賺取機會、地位,而有的人則因文革則此生劇毀,每每於夢中還驚醒而以為還在當時的時代中。
似乎也沒人為此而致歉、懺悔。
(圖片說明:日本東京都品川某商店礦物顏料設計擺設。)
推薦閱讀: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關於唯識宗安慧、圓測、起信論爭議,兼說在家居士能否領導僧團一點意見
問:玄奘三藏所翻《大般若經》並未說三性,顯見三性說非般若所說。
問:無著菩薩並未認可世親菩薩的唯識學,可見唯識學並非瑜伽行派的正宗。
唯識宗:
A051.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新編
A052.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A053.《攝大乘論釋》無性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天台宗: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1《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新編
漢語中觀宗:
相關閱讀: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佛正因》:
菩薩行系列 W003 《成佛正因》-真如、佛性、第八識、無漏種諸義辨正
《成佛正因》第一義空真如但為一切有情依因,阿賴耶識非迷悟依義
《成佛正因》本有性無漏種名為佛性,第八識有漏無漏皆非成佛正因義
《成佛正因》一切眾生中同有真如,共一正因者,即是同數論外道義
《成佛正因》真如非有為法種,真如能生有為法者,違第一無常法為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