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與淨土法門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聞所成地引用《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而《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為廣釋《長阿含經》。《瑜伽師地論》後半部,〈攝決擇分〉,引《解深密經》全(除〈序品〉)、《寶積經》本母。《瑜伽師地論》後三分,〈攝事分〉中事契經的本母,與《雜阿含經》契合。整體書寫結構有所不同,極有可能不是同一人(彌勒菩薩)所造。

而龍樹揚世友破《發智》、《婆沙》,無著引《婆沙》宏彌勒,皆無不與說一切有部相關。僧伽所著《修行道地經》等莫不是瑜伽師所宗。

世友(婆須蜜)著作有《阿毘達磨界身足論》、《眾事分阿毘曇論》、《阿毘達磨品類足論》、《異部宗輪論》。那麼,問題來了,大乘中觀宗的 龍樹菩薩揚二乘 世友菩薩,而破尊者迦多衍尼子所造《發智》、五百大阿羅漢所造《婆沙》,龍樹菩薩是否破和合僧?當然非也。阿毗達摩的論議形式本就針對法義做抉擇、批判、思考,與破僧無關。

 

另外,有人說只需念佛而無需深入經論,試問,龍樹菩薩是否為深入契經者?其著《智度》、《十住》等是否說淨土?當然說。往生淨土後,是否需要斷我、我所?如何斷?若未深入契經怎知何謂我?何謂邪見?何謂四諦?世尊分明俱說於此娑婆世界修斷最善,何以故?於相、名、分別諸法總觀一切苦,如此,方能深信淨土,而不似諸多邪見者。

又說,龍樹等菩薩皆為入地菩薩,我等乃凡夫,所以不必讀契經,須當專心念佛即可。然,入地菩薩尚且深入契經,更何況我等愚癡無明凡夫能不深入契經多所思維?

到淨土,不是請你喝下午茶、喝咖啡、吃蛋糕的,有此種妄想者,更不能至淨土,十方諸土皆有方便施設種種法,然何謂方便?做方便為隨便,是為佛說?還是你說?

到哪,一樣都得斷我見。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