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窺基法師於《義林章》解釋菩薩戒時,引用《梵網經》。如說:「《盧舍那佛經》說十八梵天諸神王等俱能解悟,皆悉受持菩薩戒法,故知調伏亦被二界五趣之身。此依實身。無色界中,無有耳識,不聞教故,故知但被二界五趣有情實身。以經威力,地獄眾生得聞法故,諸大菩薩於地獄中教化受戒種種事故。」、「律儀無表中,別脫無表可依欲、色二界依身得。既許色界迴趣大乘,豈彼世尊無別脫戒?此別脫戒若菩薩時,雖復依彼,定是無漏,依色界身。準此,無有有漏別脫。盧舍那佛化十八梵天等俱能解語,皆悉受持菩薩戒法,亦得別脫。不得別受別脫之戒,別受別脫除諸聖者,上界依身,心非極厭,由此不得。」等。
玄奘三藏知悉梵文,若如彼等所說為偽經者,則於《成唯識論述記》中不該引用《梵網經》,其弟子窺基法師等人亦不該於諸多經論註解引用《梵網經》,窺基等人亦應當制止玄奘三藏於口述時,引用《梵網經》證《成唯識論》。現見無有,且窺基法師於註解中觀、瑜伽行派與自己著作時,多處引用《梵網經》,這對於精通五印度梵文的窺基法師來說,會有何問題?
而《成唯識論述記》、《義林章》又為玄奘三藏、窺基法師之傑作,奘、基二師知悉五印度梵文,若偽,則多不會引用。
又按照彼等學者論點,反證如下:
二、與妓女同住者,違犯比丘戒、非違犯菩薩戒,菩薩戒以菩提心為主。
三、龍樹、無著等均由聲聞乘戒出家,用此論點證明,則《瑜伽菩薩戒》亦偽,《瑜伽》為無著菩薩所集結故。
四、現存梵文僅存《瑜伽。菩薩地》,則大論其餘亦偽,未存故。
五、現存藏文本除由玄奘三藏翻譯《瑜伽》補完整大論外,其先前僅存大論菩薩地,未見《梵網經》藏文本,則大論其餘亦偽,由玄奘三藏翻譯《瑜伽》所補完故。
結:
《梵網經》、《瑜伽菩薩戒》皆由窺基法師於《義林章》多所引用與融會貫通,《義林章》又說:「《瓔珞經》云:「若千里內無戒師時,方得自受」者,令尊重戒,千里尋師,非要定爾。如一女人,身不自在,或貧病身,欲受菩薩戒,豈要千里?故知但是一相之語。《瑜伽》不論處近遠故,但許自受。」「《瓔珞經》與《梵網經》之關連,亦有學者證明《梵網經》之偽,故知,授學菩薩戒,當效窺基法師融會,不能僅只讀《瑜伽菩薩戒》而排《梵網經》。
按照彼等學者論點,玄奘、窺基亦學《梵網經》,若偽,則玄奘、窺基二師所翻譯經論、註解經論亦偽,二師於新譯經論後,亦續學《梵網經》故。又若偽,則精通大論的窺基法師,則不會多所引用《梵網經》證《瑜伽菩薩戒》。
學人雖以玄奘、窺基為師,卻未細讀其相關著述,《成唯識論述記》舉《梵網經》證他受用,按照彼等學者論點,是否精通五印度梵文之基師於記述《成唯識論》時,是否外行?僅只舉《瑜伽》而未能會通,未免過激,學佛者,不可不慎。
我是相信玄奘、窺基二師精通梵文與中觀、瑜伽的造詣的。
(圖片說明:日本某佛寺內一景。)
推薦閱讀: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關於唯識宗安慧、圓測、起信論爭議,兼說在家居士能否領導僧團一點意見
問:玄奘三藏所翻《大般若經》並未說三性,顯見三性說非般若所說。
問:無著菩薩並未認可世親菩薩的唯識學,可見唯識學並非瑜伽行派的正宗。
唯識宗:
A051.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新編
A052.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A053.《攝大乘論釋》無性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天台宗: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1《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新編
漢語中觀宗:
相關閱讀: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佛正因》:
菩薩行系列 W003 《成佛正因》-真如、佛性、第八識、無漏種諸義辨正
《成佛正因》第一義空真如但為一切有情依因,阿賴耶識非迷悟依義
《成佛正因》本有性無漏種名為佛性,第八識有漏無漏皆非成佛正因義
《成佛正因》一切眾生中同有真如,共一正因者,即是同數論外道義
《成佛正因》真如非有為法種,真如能生有為法者,違第一無常法為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