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如來,畢竟不起,煩惱習氣,俱永斷故,由此獨稱,正等覺者

台灣的民間信仰廟宇一般除了提供信徒參拜之外,大部分都有提供書法、文化等課程,基本上都是免費。這個在日本等地並無看見過,一般日本等地的神社比較多的是在神社中祈福與家庭生活各種子女成長的儀式。

也就是說,在台灣民間信仰數百年古蹟的廟宇中,也是傳遞文化的一種居所。人類的文化從數千年原住民的公廨,提供信仰與傳遞訊息的表達,解決部落族人本身的紛爭,也是類似漢文化廟宇這種文化傳遞的場所,諸如數百年前開始接觸歐美文化的閱讀聖經、荷蘭語等跨文化傳遞,大抵都是聚集於類似信仰中心的場所學習。

 

在台灣,看似平凡日常的地方,走在全世界卻很少類似以這樣開放看似無人管理卻各自有其自律的方式進行傳遞文化,或者又說在古蹟內上各種文化課程的足跡,人類也許也是依靠這類的方式才可能更深刻的傳遞跨文化的信仰。

「染汙者,聲聞、獨覺,俱能斷盡,亦不現行;不染汙者,聲聞、獨覺,雖能斷盡,而猶現行。

唯有如來,畢竟不起,煩惱習氣,俱永斷故,由此獨稱,正等覺者。

染汙邪智,由勝義故,名為邪智;不染汙者,由世俗故,得邪智名,非由勝義,煩惱、邪法,不相應故。」

佛教徒,不如說對於佛陀種種有為功德生起仰信,而意欲發心深入契經,由佛所教導分享的般若慧而非俗人以僵化的、恐嚇式的語言傳遞訊息,眾生才能真正信受於佛菩提。

週末隨意行走台北,正好,只要是假日,台北市區也是成為了空城,或許是跨年之關係。除此之外,本人並不認為台北適合作為一個人久居之城市,人多擁擠,綠色植物太少。離開台北,才是台灣可愛之處。

途經校園書房,為基督信仰者之連鎖書局,此書房一直開設數十年而不倒,還有連鎖。我想於佛教中,除了佛光山滴水坊之外,能開設連鎖宗教書局,應該都會倒閉了。

這也是為什麼基督信仰之興盛,而佛教看似興盛,實際上卻朝向儀式化之緣故,人們不買書、不看書,不論數位、紙本,如何獲得智慧?當然,於世俗法中觀看一切亦能獲得智慧,然多半是隸屬世俗聰慧巧妙之學,亦多半是邪思。

初入門廣讀是好事,也唯有學會多所揀擇不妄加定論,才可能理解佛陀的教法是一致的,有人說,佛陀的教法乃自相矛盾,實際上,佛陀乃有教無類,對於不同種性者,當然會有不同的說法,如同古瑜伽師(譬喻師)善用譬喻引導有情入門聽聞增慧解,若採用一種制式化的方式,多半學人無能理解其勝妙之處。

剛學佛時,十餘歲,閱藏、靜坐等每日進行,除諸俗事外,廣集各種法義以做信解、思維,並且配合靜坐思維觀行,然離開靜坐之後,才是真正需要用心之處,諸多人,靜坐時,看似莊嚴,然下座之後,故態萌發習氣又不斷現行,彼等又會引經以證自身符合經中所言狀,此等人不若愚癡乎?知己身習氣不斷現行,不生慚愧心所,又有何意義?

五十年不墜的基督信仰書局,不正好說明彼等信仰者努力實踐之緣故?佛弟子們若僅只徒步於前聞思又或於現境見諸多受苦有情而不實際行動,如何是菩薩行?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