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無諍法

三年疫情改變許多,有的朋友得了癌症、有的則往生、有些則人生不順遂,...。

何謂無諍法?龍樹大士《智度》云:「無諍法皆是無相,常寂滅不可說;今說布施等及無常、苦、空等諸法,皆為寂滅無戲論故說。利根者知佛意,不起諍;鈍根者不知佛意,取相、著心故起諍。此般若波羅蜜,諸法畢竟空故,無諍處;若畢竟空可得、可諍者,不名畢竟空。是故,《般若波羅蜜經》名無諍處,有無二事皆寂滅故。」

 

其實,人生沒什麼好爭執的,我們都只不過隨著自己的因緣而投胎到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選擇了不同的人生,不論是自願還是被動,投胎好的不必自我驕慢,投胎不好的也不必欣羨他人。

人生真的太短,最多不過一百,雖然祖母活到一百零一歲,也算人瑞。然而再怎麼人瑞,也不可能活到兩百歲。世俗真理即是每分每秒都在變化,無常即是世俗真理。面對無常的變化,人生才坦然。

信仰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其個人因緣,無法拷貝複製,若能,則阿賴耶識所含藏種子也能複製貼上了,那麼,怎麼每個人的煩惱習氣會不同?如此觀看即知,生命太短,釋懷坦然面對無常,歷經無常的變化,才能了然人生。

他說他的道唯是勝行,然卻不行而口言,依然貪求世欲法,此等如何能是勝行?解行不並重,所以煩惱依然如故。

苦也是人生的世俗真諦,知苦而求斷苦,不再重複造作苦法,方能理解人生的樂唯有內自所證。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