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台灣新北市新莊武聖廟,又稱新莊關帝廟,為 乾隆廿五年(1760年)所建。)
根據日本横岳湛慧《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關於基師此段《述記》的註解,目前也在整理該書,稍微斷句了論文相關內容:
(十六右)如身在欲界(至)此亦如是(文)。
義演云。疏。如身在欲界至此亦如是者。
意云。如有人身在欲界。若不作欣厭六行等觀。則不能離欲界中一品煩惱乃至多品煩惱。謂此人但作不淨觀。唯能伏欲界貪心也。若後若出不淨觀時。或是起欲界貪欲心。或不退起。此中間禪等亦如是。何者。即次下說。
(十六左)初定中間(至)非以品離(文)。
義演云。疏。初定中間至非以品離者。
意云。釋通外難。兼釋得定所以。
問。如初禪與中間禪既同一地繫。若伏尋染時。伺染亦應伏名無尋無伺地。如何但言有伺無尋地。
故疏答云。初禪·中間雖同一地繫。要伏尋方得入中間禪有伺無尋地定者。其中間禪定出觀時。或退修定即布起尋染。若不退修定即不起尋染。然亦不能離初禪地中一品煩惱乃至多品煩惱。言得彼定。
但於初定及中間禪少製伏尋染故名得靜慮也。意說。暫伏不斷也。
非以品離者。意說。非以惑品斷故云得定也。
但於初定及中間禪少製伏尋染故名得靜慮也(文)。
義蘊云。疏。初禪中間至方得彼定者。且初禪之中。通於二地言伏尋染者。初禪九品惑中。非要全離一品乃至多品。方能離染。但能伏盡染尋之或名離尋染。方入中間不妨。伺染猶未離故。若全離一品乃至九品。即并伺染亦離。如何分二地別。
問。同在初禪尋伺二染有何差別。
答。麁細異故。
(十六左)其無漏定(至)攝法不盡(文)。
義演云。疏。其無漏定至攝法不盡者。
意云。然無漏言依初禪等立三地別者。依斷惑說。若無漏定依此初禪有尋有伺地者。其無漏定即名有尋有伺地。無漏定若依中間禪有伺無尋地。然還名無。尋唯伺地。其無漏定若依二禪以上心離尋伺染處。此無漏定即名無尋無伺地。故無漏定依此有漏三地而立三地。皆約離染立三地別。
言彼三地法是此類者。意說。有漏三地法。是無漏三地之流類也。即有漏有尋等地亦名三地。若不言是此類者。即成攝法不盡。亦如無漏定。斷惑而立三地。然有漏定等既非此類。不名三地。未審是何地所攝。故知。攝法不盡。
或可言有漏定立三地無漏定無三地者。則三地攝法不盡。唯攝有漏得不攝無漏故是不盡也(文)。今謂。義演前釋誤也。無漏不隨界法。說為三地法者。以依此地等故也。無漏是有漏類故屬三地。非謂有漏為無漏類。
樞要云。無漏離染。依此地法亦殊。已斷是此有染種類故。彼地攝。
或云。依於此地者。此地謂欲界者。非也。
義蘊云。疏。其無漏定至攝法不盡者。若依盡伺有染離染立三地別。即無漏定及已離初禪染等諸心心所。應無三地差別故。
崇福寺遺跡:
https://www.dazaifu.org/map/tanbo/tourismmap/suufukuji.html
(圖片說明:台灣新北市新莊武聖廟,又稱新莊關帝廟,為 乾隆廿五年(1760年)所建。)
推薦閱讀: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關於唯識宗安慧、圓測、起信論爭議,兼說在家居士能否領導僧團一點意見
問:玄奘三藏所翻《大般若經》並未說三性,顯見三性說非般若所說。
問:無著菩薩並未認可世親菩薩的唯識學,可見唯識學並非瑜伽行派的正宗。
唯識宗:
A051.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新編
A052.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A053.《攝大乘論釋》無性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天台宗: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1《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新編
漢語中觀宗:
相關閱讀: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佛正因》:
菩薩行系列 W003 《成佛正因》-真如、佛性、第八識、無漏種諸義辨正
《成佛正因》第一義空真如但為一切有情依因,阿賴耶識非迷悟依義
《成佛正因》本有性無漏種名為佛性,第八識有漏無漏皆非成佛正因義
《成佛正因》一切眾生中同有真如,共一正因者,即是同數論外道義
《成佛正因》真如非有為法種,真如能生有為法者,違第一無常法為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