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國家、種族、民族、血緣這種世間因為對立法才存在,皆為我所,而我們學佛正好即是要斷我、我所,佛陀於阿含教業已說明。佛教傳到了中國後,大多學佛者莫不皆求人間福報,然為了追求人間福報而造更多惡業,所以《十輪經》雖說十善業亦為行菩薩道者,並非是說追求十善業為菩薩道,而是菩薩道本就當行十善業,兩者大為不同。有些人講解佛法,以追求人天善法為終極,此大錯也。於此世間,若不出家、或者縱使出家,穩定的收入,不論是自己賺取、或者他人供養,都是基本提供色身、家庭、佛寺所用,倘若一貪,則後續也會產生種種苦,十二因緣即是此義。
奘師傳基師、基師傳沼師、沼師再傳濮陽智周,智周法師發心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所以者何?於當時大唐也算內鬥、爭鬥時期而生厭離心吧。同文同種、不同文同種,為了世俗一種幾千年沒有的產物而爭鬥,此即是眾生遍計所執,執著空花水月,所以清辨論師於《般若燈論》所提到一些論點,於現實世界上,也許也能印證。
諸多人學佛後,「賴佛逃生」。然修四聖諦必須要先生出離心,若不有出離心,則難以修止觀斷種種貪愛想。在家、出家都是相同,如前所說,只要是眾生就有苦,並不可能出家後,就沒有苦,這只是一種身分的轉換罷了,然,輪迴生死之苦,不會因為自身為董事長、出家僧而有不同,唯逆生死流、修順解脫分,方能不同。
數十年下來,我以為大乘三論最重要者,不論漢語、巴利語、藏語等,當為《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述記》,前二總說諸法法性法相,如《大智度論》亦說中、百論等,《瑜伽師地論》則說諸法相義,後一則總抉擇三乘諸宗義。而二乘論,除《大毗婆沙論》外,《俱舍論》、《解脫道論》亦相當重要,前說增上慧學多義,後闡增上心學多分。
淨土義,本就不離眾生三身、三性、八識心王等義,所以念佛修淨土者會錯義時,就成為許多人其實也變向成了向外馳求,以為有一本不同於世間而另外存在的極美世界可以繼續貪求、享受世間慾愛法,此點也須分辨。
另,藍谷沙門懷信所述的《釋門自鏡錄》中的內容,說明木神被人所偷食附生之蕈類而現形,過往禪師投生木神,然嚴格上來說當為寄生。如台灣早期日本殖民(日本治理)時代,嘉義阿里山神木眾多,數千年神木泰半遭當時日本政府所收割、轉回日本蓋天皇祭祀所用的神宮神木。傳說,許多上山收割神木者,若不崇敬、或預先告知該森林,則容易出事,也有人聽到阿里山神木群所發人聲,也許到現在可能會怪力亂神,然鬼道眾生所能寄付者多矣,如數百年、數千年靈芝、神木、屋舍等,畢竟鬼道眾生也會有「我所」。而日本東京實際上也是於各種角度建立佛寺、神社成為一種結界,然結界者真義為何?自心懺除自心罪、生大悲心等爾。
所以,一般我們出外踏青,一片葉子、一支草為什麼也不能摘取,除了不與取外,也是要斷除我們對於細微法的貪愛,另外也是於此自然界所寄生有情生不偷想,偷摘本不屬於我所受用物,而令其生瞋恨、惱亂心,也是違犯菩薩戒義。所謂的護生,並無真實功德可言,護生之重要,就是對於本不屬於我同類者生慈心、捨心、同理心,進而不殺、不偷盜、持戒不爭鬥等,貫之以增上戒學,而此才是真實功德,並不是說護生這個行為有什麼功德可說,因為諸行亦不離識。
註:本文為與法友書信往來所撰短文,為了保護法友隱私權,關於個人隱私的部份與內容皆刪除。
(圖片說明:作者個人閱讀經藏書櫃一景。)
推薦閱讀: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關於唯識宗安慧、圓測、起信論爭議,兼說在家居士能否領導僧團一點意見
問:玄奘三藏所翻《大般若經》並未說三性,顯見三性說非般若所說。
問:無著菩薩並未認可世親菩薩的唯識學,可見唯識學並非瑜伽行派的正宗。
唯識宗:
A051.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新編
A052.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A053.《攝大乘論釋》無性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天台宗: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1《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新編
漢語中觀宗:
相關閱讀: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佛正因》:
菩薩行系列 W003 《成佛正因》-真如、佛性、第八識、無漏種諸義辨正
《成佛正因》第一義空真如但為一切有情依因,阿賴耶識非迷悟依義
《成佛正因》本有性無漏種名為佛性,第八識有漏無漏皆非成佛正因義
《成佛正因》一切眾生中同有真如,共一正因者,即是同數論外道義
《成佛正因》真如非有為法種,真如能生有為法者,違第一無常法為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