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穢跡金剛法〉
而日本之傳入〈穢跡金剛法〉據《入唐新求聖教目錄》、 《青龍寺求法目錄》、 《日本比丘圓珍入唐求法目錄》、 《智證大師請來目錄》、《諸阿闍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錄》皆有記載。至於修淨土者,根據 《淨土聖賢錄》所收:「顯超,博州人。受金總持三藏,持穢跡金剛咒法,濟病解冤,計所得施五萬緡,入永壽常住。後病中見佛菩薩前迎,蓮華遍滿,伎樂雜奏。弟子哀懇,願留住世,救苦眾生,淨土變相,漸漸隱沒。乃復住十五年,行咒救人。一日,忽聞天樂異香,佛及眾聖並現空中,即面西跏趺而化。《佛祖統紀》」皆有記錄可追朔。
二、明昱《成唯識論俗詮》
慈恩宗高原明昱系者,據明昱師說:「愚昔乍尋茲義,文墮齟齬,旨更依違,輾轉數行,如重九譯。由是竭思群經,窮研眾論,支頥瞪目,振逸忘勞,更訊大方,漸通線徑。歲癸卯,金沙念西居士王太史召住東禪。《書》云:『《成唯識論》慨其古疏已亡,玄宗幾絕。拚師數載之勞,釋明梗槩,務令簡顯,以曉後人。惟師以弘化為心,當弗吝餘所請也。』因而隨講隨錄,漫集垂成。未及就緒,今春持錫南屏,學者偶集,更屬諸大檀那,同時勸宣。及秋,乃竟其袠,即索稿梓行。」顯見明代第一部註解《成唯識論》時之艱辛,畢竟據王肯堂所說:「《成唯識論》是奘大師最後糅譯,囊括諸論,淵涵義海,融暢奧博,無與為儔。自基師以來,有疏有鈔。疏鈔之外,又有《掌中樞要》、《唯識鏡》等諸著述,不知何緣不入藏中。宋南渡後,禪宗盛極,空談者多,實踐者少,排擯義學,輕蔑相宗,前舉諸典漸以散失。然《開蒙》之作,出於元人。爾時慈恩疏鈔似猶在也。」基師等作,業已消亡,而高原師以一人之力、九年註解本論,著實深感敬佩。
三、十大論師列處有謬
日本 湛慧法師《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指出明昱師未見唯識疏全本,對於十家之言多有錯會,如說:「雖復引慈恩釋,多據古書所引。所以知者,臚列十大論師皆舉陳那除最勝子,此最勝子殊不應除。然疏中所列:一、護法。二、德惠。三、安惠。四、親勝。五、難陀。六、淨月。七、火辨。八、勝友。九、最勝子。十、智月。此十論師時有前後,源流不同。親勝、火辨,世親同時,於中親勝初製釋論,餘九大論師皆因而釋。火辨形雖隱俗,深閑註述。安惠論師,護法同時先德。或難陀是勝軍之祖,或勝軍亦從安惠學聲明大小論等故。依對法抄,勝軍師第七唯有我執同安惠計。又准略纂,護月師亦同安惠,大論師中與安惠同計亦不少矣。護法論師是唯識正義,勝友、最勝子、智月即是護法菩薩之門人,又戒賢論師及佛地論主親光菩薩等,皆是護法之弟子也。然則最勝子是護法弟子,而釋瑜伽,又別註述,疏中既明記矣。」
「明昱、智旭等若現見疏全本,則何除去之?其不見明矣。又陳那別無唯識釋,下論明四分中舉陳那說,為顯諸師所立有別,例如下論諍本有新熏兩種中,舉護月說。然護月師非謂別有釋論(大分十家,其中安惠、護法為兩大家,其余多是門流,如上已明。安惠所造論少,故聖覺等謂,安惠所立難詳不見其本源,或難判斷)。」然湛慧與明昱二師相差三百餘年,此段內文應當為明昱師後所加(再考)。
四、明末唯識學明昱與王肯堂
明昱師著有:《成唯識論俗詮》十卷,《觀所緣緣論會釋》、《觀所緣緣論釋記》、《大乘百法明門論贅言》、《八識規矩補註證義》、《相宗八要解》等。 根據聖嚴法師《明末佛教研究》:「高原明昱:此人事蹟不詳,但從被收於《卍續藏》的八種他所寫的唯識詮釋書,知道他是明末專志於研究法相及弘揚唯識的人,似乎他也很少與當時的諸大師來往,他的諸種著述的撰成,大概是在西元一六○○年至一六一二年之間,他與紹覺廣承、雲棲袾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等同一時輩,故在他的《成唯識論俗詮》完成之後,雲棲大師也是捐資助刻者之一。也許他的思想是以相宗為本位的緣故四,當時諸師之中甚少有人於著述間提及此人,唯識學者之中,亦僅王肯堂的文字中見到明昱的名字,在明昱的作述之中,也絕無僅有地提及王肯堂,而此兩人在見解上仍大有出入五。有關明昱的事蹟,僅見於江寧寶林居士顧起元為《成唯識論俗詮》所寫的序中提到:「今何幸有高原昱公,開此線徑,使人人涉羊腸之詰曲,頑履康壯哉!公起自潼川,掛錫吳越,清跱絕俗,靈悟鮮倫。……以宇泰先生之請,詮釋此論。」
《成唯識論俗詮》既成,自序則寫於「南屏松壽堂」,自稱為「西蜀輔慈沙門」。此書是由王肯堂請這位來自西蜀的義學僧,以一年的時間,在為「東禪」及「南屏」兩處的學者演講之下完成。而此「松壽堂」,也正是真界幻居於「吳中棲止」時的同一道場。《新續僧傳》「圓瓏傳」說:圓瓏始將《宗鏡錄》傳寫於吳,吳中士人多喜讀之,當時「妙峯並駐南屏,與筠泉蓮為友,皆遠嗣永明壽」。可徵吳中的松壽堂,是當時佛教界的緇素人文的薈萃之所,以《宗鏡錄》為研究的中心,而對唯識的興趣亦濃,廣承亦可能隨圓瓏到過南屏,明昱與當時的僧界,亦非沒有來往,然其《成唯識論俗詮》問世之際,請了八人寫序,竟無一位僧人與焉。居士中的王肯堂(西元?─一六一三─?年)、顧起元(西元一五六五─一六二八年)、黃汝亨(西元一五五八─一六二六年)、吳用先等,均係名公巨卿。智旭是明末諸師中唯識的後起之秀,而且也是吳人,在其作述中,雖曾一度提到《成唯識論俗詮》的書名,卻未見其述及明昱的人名。」
五、禪師所不喜
根據《錦江禪燈》所說,明代當時之密雲悟禪師對於高原師所註解《成唯識論》之《俗詮》並不喜,如高原師略傳:「輔慈沙門高原昱,蓬溪人。
廿歲,猶粥粥然似無能者。偶友人激曰:終南山多異人,可往叩焉。師至終南,寓窺基法師遺址,果值異人,授以唯識論,淬礪九載。後抵燕都,值肯堂王公論唯識義,師曰:大覺湛然,識于何生?佛智歷然,識向何滅?若執唯識真實有者,遮唯識也。如是則天親不得已以有頌,護法等不得已以有論。師于萬曆辛亥挂搭于江寧南屏,不得已操觚詮註,務顯永明宗鏡,攝性相以雙圓;彌勒闡宗,依一真而摹相。心空識空,則三十為綴;識滅論滅,即九大焉依。本如吳公見以助喜,即捐金壽梓。師曰:乍尋茲義,文隋齟齬,竭思羣經,窮研眾論,支頤瞪目,振逸忘勞,更訊大方,漸通線徑。剞厥既就,海內強學無不沾濡。密雲悟和尚過南屏,師以藁示之,密閱數紙,批云:瘦狗過沙溪。擲之而去。師回蓬溪青蓮寺,示寂焉。骨櫬白如雪,堅石硬如鋼,塔于本寺之蕋峰。世壽九十,坐六十四夏。」足見當時輕視唯識學之成見,於今華人世界亦是如此。
六、結
只不過如今,福慧寺已無於寺內講授《成唯識論》等法相唯識學。已故之欽因師除傳海雲繼夢、成觀二師外,另傳回唐密〈穢跡金剛法〉於北平通州佑勝教寺然教師,或許也是其師慧三長老與欽因師之心願,傳回北平故里,以茲感念。世壽分別為捌拾陸、玖拾壹,壽為藏識種現所變、世俗有漏所成,然法法相傳,以燈傳燈而無盡。
(圖片說明:台灣福慧寺壹景。)
推薦閱讀: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關於唯識宗安慧、圓測、起信論爭議,兼說在家居士能否領導僧團一點意見
問:玄奘三藏所翻《大般若經》並未說三性,顯見三性說非般若所說。
問:無著菩薩並未認可世親菩薩的唯識學,可見唯識學並非瑜伽行派的正宗。
唯識宗:
A051.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新編
A052.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A053.《攝大乘論釋》無性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天台宗: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1《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新編
漢語中觀宗:
相關閱讀: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佛正因》:
菩薩行系列 W003 《成佛正因》-真如、佛性、第八識、無漏種諸義辨正
《成佛正因》第一義空真如但為一切有情依因,阿賴耶識非迷悟依義
《成佛正因》本有性無漏種名為佛性,第八識有漏無漏皆非成佛正因義
《成佛正因》一切眾生中同有真如,共一正因者,即是同數論外道義
《成佛正因》真如非有為法種,真如能生有為法者,違第一無常法為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