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樹木、植物等能受薰持種、亦能受種種輪迴生死法,方能有成佛可能,然實際上所說相分者,為自識相分,若舉自識相分境有成佛義者,諸佛所變自受用土、他受用土、變化土等則具成佛義,則一眾生有多佛義,若說三身義能含攝植物成佛義者,於身、土自在義有所誤解。然現在植物等雖有生長用,則無持種、受薰用,無自識故,無自識則無種子,無種子,則無種子六義,無種子六義,則於諸有為法薰染則無可能,於諸有為法薰染無可能者,則無生死輪迴義。
執植物有生死輪迴者,亦同順世外道所說,於佛說非正理,即是順世所言,則非佛弟子所當依持。《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七十二:「西方有外道,裸形無衣,以示離縛,故名「離繫」也。彼計草木有命,以增長故。」,而《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三說:「即彼外道復作是說」等者,彼計草木皆悉有命,殺成業道。佛為治此,說如是言「真實眾生所」,殺樹木非業道。既知無命,即是無持種識,既無持種識,誰能執持善惡諸法種子?若無執持善惡諸法種者,則無世間輪迴,所以說,順世外道所言,並非正理。
何謂識相?按照中觀宗龍樹菩薩《大智度論》卷二十三中所說:
「問曰:有出入氣,則是我相。視眴、壽命,心苦樂、愛憎、精懃等,是我相。若無我,誰有是出入息、視眴、壽命,心苦樂、愛憎、精懃等?當知有我,在內動發故。壽命、心亦是我法,若無我,如牛無御,有我故,能制心入法,不為放逸。若無我者,誰制御心?受苦樂者是我,若無我者,為如樹木,則不應別苦樂。愛憎、精懃亦如是。我雖微細,不可以五情知,因是相故,可知為有。
答曰:是諸相皆是識相。有識,則有入出息、視眴、壽命等;若識離身則無。汝等我常遍故,死人亦應有視眴、入出息、壽命等。
復次,出入息等是色法,隨心風力故動發,此是識相,非我相。壽命是心不相應行,亦是識相。」
植物無諸識相,若無識者,則無可能有生死輪迴義。既知為順世外道所言,則非佛所說,許多人舉諸阿羅漢從外道出家,所以需兼容外道說,然何謂證阿羅漢果?阿羅漢者,必斷諸外道邪見,既存邪見,則非聖者阿羅漢故。所以,阿羅漢聖者證果後,有說順世、數論等外道邪見嗎?現見均無。初果聖者尚且需具備四不壞信,於佛、法、僧、戒得不壞信,焉有可能融合外道邪見諸說?佛不與眾生爭、眾生與佛爭爾。
再者,按照此見,則釋迦牟尼成佛時,現在一切眾生亦當成佛,佛清淨無漏相分所攝一切三時遍故,然現見一切異生未成佛,顯見,於理非正。又若卉木能成佛者,即此卉木於究竟位以遍證,俱知一切種智,普能為眾生開示悟入唯識相、性,現見無能此。
另,天臺此說,為湛然法師所言,而於天臺宗實際創始人智者大師所撰論疏內,並無此說。
智者大師晚年作品《維摩羅詰經文疏》卷十七〈菩薩品〉之二說:
「二、約一切法如順並,一切法如通有情無情。有情者,內五陰實法,無情者,即是外國土、地、水、火、風、草木、瓦石等一切無情之物,悉皆是如,與彌勒如,一如無二如。若國土、草木等一切法如,不生不滅,不得受記,彌勒如不生不滅那獨受記?若彌勒如不生不滅得受記者,是則彌勒如異國土、草木等一切法如也。若如有異,是則非如;若如無異,那得一得受記,一不得受記?若一切法如不得受記,彌勒如亦不得受記也。所以者何?無情之法,佛不授記,故《大涅槃經》云:若尼拘陀樹能修戒、定、智慧,我亦授三菩提記,以其無心修道,不與受記。故淨名以此為並,異有情眾生也。」
此中所言一切皆如者,為三身所用,一切法皆如義者,所言為二諦不悖義,並不是在說無情也能成佛。若能,則一切有情不必有四諦觀等義。所以後末又言「無情之法,佛不授記,故《大涅槃經》云:若尼拘陀樹能修戒、定、智慧,我亦授三菩提記,以其無心修道,不與受記。」既無心修道,則不能修無漏戒、定、慧三無漏學,怎能成佛?
所以,學人舉唯識、天台所言「無情眾生」也能成佛者,並非正理。
(圖片說明:台灣台北市西門紅樓一景。)
推薦閱讀: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關於唯識宗安慧、圓測、起信論爭議,兼說在家居士能否領導僧團一點意見
問:玄奘三藏所翻《大般若經》並未說三性,顯見三性說非般若所說。
問:無著菩薩並未認可世親菩薩的唯識學,可見唯識學並非瑜伽行派的正宗。
唯識宗:
A051.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新編
A052.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A053.《攝大乘論釋》無性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天台宗: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1《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新編
漢語中觀宗:
相關閱讀: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佛正因》:
菩薩行系列 W003 《成佛正因》-真如、佛性、第八識、無漏種諸義辨正
《成佛正因》第一義空真如但為一切有情依因,阿賴耶識非迷悟依義
《成佛正因》本有性無漏種名為佛性,第八識有漏無漏皆非成佛正因義
《成佛正因》一切眾生中同有真如,共一正因者,即是同數論外道義
《成佛正因》真如非有為法種,真如能生有為法者,違第一無常法為因義